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内迁各族纷纷建立政权,在广大北方地区形成了各民族错处杂居的局面。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在其统治范围内努力推行汉化政策,并接受大一统思想,以华夏正统自居。由此可知当时(     
A.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B.华夏认同感的加强
C.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D.汉代制度受到追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褒衣博带、长裾雅步是汉代服饰的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挎褶逐渐流行。服饰的变化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服饰文化传统的断裂B.社会主流思想的根本变动
C.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D.分裂割据与政权更迭频繁
3 . 南朝王肃投奔北魏,孝文帝“雅相器重,朝野属目”。史载王肃“为魏制官品百司,皆如江南之制”,历隋唐到元而不变;王肃“为魏始制礼仪”改变了“稍僭华典,胡风国俗,杂相揉乱”的现状。这表明,北魏(     
A.封建化源于中央官制改革B.缓解了胡汉习俗间矛盾
C.强化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4 .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蜀东晋B.东汉南宋C.蜀北宋D.蜀西夏
2023-08-15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标志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
6 . 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     
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
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基本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下表中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东晋 ②前秦 ③越 ④北汉B.①西晋 ②北魏 ③越 ④北齐
C.①东晋 ②北魏 ③梁 ④北齐D.①西晋 ②北魏 ③梁 ④北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理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理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理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据此可知孝文帝的改革(     
A.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进程
C.增强了对汉文化的认同D.冲击了儒家的主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学者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2023-07-19更新 | 1024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