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两税法的出现是在均田制被破坏以后,唐政府对赋役征派制度逐步进行调整,重新把征敛的目标集中在土地这一最稳定的税源上的结果。这说明两税法的出现(       
A.使土地兼并现象受到限制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D.有利于唐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780年,“炎(宰相杨炎)建议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役悉省”。杨炎这一建议(       
A.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阶级矛盾激化B.消除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
C.旨在确保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统治D.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2024-01-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优生联考历史试题
3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江南人口增加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商业税已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从敦煌户籍残卷中整理出的唐朝均田户受田情况。该现象说明(     
户籍年代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69.0
武则天时期143.5102.0
玄宗时期148.7106.6
A.农民的赋税负担减轻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抑制
C.国家控制力有所加强D.租庸调制逐渐失去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根据材料所述,这一转变(     
制度征收方式
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
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
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
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
A.减轻地主对佃农的封建剥削B.增加农民的劳动时间
C.减弱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使实物地租彻底消失
6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D.打击大商人的利益
7 . 白居易的《赠友》咏道:“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卖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白居易意在强调两税法(     
A.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加大了民众生活负担D.导致了官吏贪赃严重
2023-10-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代两税法将预算收入总定额以及上供、留使、留州的预算收支定额加以确定,建立起预算定额管理制度;此外,两税三分法基于地方支出标准对地方官俸和军费都有具体法令规定。这些规定(     
A.体现了“量出为入”原则B.有利于提高征税效率
C.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D.旨在限制地方的财权
9 . 唐初,赋税征收实行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唐朝中后期实行的两税法则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在当地有资产、土地者,均需上籍定等征税。唐朝赋税制度的这一变化(     
A.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利于应对民户流动引发的问题
C.促成了赋税形式的转型D.意在保障农时以促进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9-25更新 | 205次组卷 | 10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