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一份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该地区(     
户主邯寿寿年五十六岁 白丁 课户见输
女娘子年十三岁 小女
亡弟妻孙年三十六岁 寡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租二石
四十四亩已受 二十亩水业
二十三亩□分
一亩居住园宅
合应受田一顷三十一亩
八十七亩未受
A.自耕农经济大量破产B.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
C.国家严控着土地交易D.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
2024-04-10更新 | 65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唐朝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夏税至迟在六月征收,而秋税至迟在十一月征收,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原和江淮等主要农业区农作物一年两收的周期。两税法的推行,客观上(     
A.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危机B.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提高了征税的工作效率D.促进了区域的均衡发展
3 . 《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唐朝某一制度:“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这一制度(     
A.标志着中国古代人头税的彻底废除B.实现了赋税征收标准的货币化
C.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税收对象D.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如表。这可体现当时(     
年份史料
贞元元年(785年)南郊大赦天下制:“自立两税,经今六载,或初定之时,已有偏并,或户口减耗,旧额犹存,轻重不均,流亡转甚。”
贞元十年(794年)陆贽说:“(两税法)创制之首,不务齐平,但令本道本州各依旧额征税……旧重之处,流亡益多;旧轻之乡,归附益众。”
A.人口实现自由流动B.各地税负不一致C.户口数量迅猛增长D.均田制遭到破坏
2024-02-24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六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钱穆认为:“租庸调制的后面,连带的是一个‘为民置产’的精神。及丁则授田,年老则还官,‘为民置产’与‘为官收租’两事并举……农民生活之宽舒安恬,蒸郁而生整个社会之繁荣。盛唐时代之富足太平,自贞观到开元一番蓬勃光昌的气运,绝非偶然。”钱穆旨在(     
A.强调租庸调制造就盛唐气象B.赞扬唐代统治者的民本情怀
C.说明处理官民关系的重要性D.表明制度合理有利社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表明,两税法(     
A.允许不愿去服徭役的男子可以以庸代役
B.实现了从实物纳税到货币纳税的转变
C.反映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D.废除了以人丁为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
7 . “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由此推知,两税法(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税收标准
C.杜绝了官员对百姓的肆意盘剥D.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2024-01-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庸”原来是以绢和布代役的,是用实物代替劳役。现在改“庸”为货币缴纳,实际是把劳役税改为货币税了。据此可知,两税法改革(     
A.提高了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B.优化了社会结构及运行机制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蔓延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经济制度线索图示


——摘编自张群玲《以图示史看图论史——从隋唐制度看制度史复习策略》


根据隋唐经济制度线索图示,任意选取一个合理的角度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024-01-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唐朝白居易在诗歌《重赋》中,认为两税法“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在此强调两税法(     
A.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D.对老百姓没有任何好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