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松弛人身依附关系B.提高农业生产力
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5-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学科训练历史试卷

2 . 汉、唐统治者依据现实需要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下图是汉朝和唐朝所实行的两种经济政策的示意图,两者都(     

A.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列举了部分朝代赋税制度相关内容。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魏晋

租调制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唐初

租庸调制

除租、调外,男子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

唐后期

两税法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纳税。
据此可推知,赋税征收(       
A.皆以财产为主要标准B.随社会发展进行调整
C.强化对农民人身控制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4 . 唐朝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表明征税的主要标准变为(     
A.人丁B.银两C.财产D.布帛
2023-11-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元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每户按人丁资产多寡缴纳户税,按田亩多少缴纳地税,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新法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大商人纳税抑制土地兼并D.彻底废除约2000年人头税
6 . 780年“炎建议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调整(     
A.为实行租庸调制奠定了基础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保证了农民充分的生产时间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10-18更新 | 405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初,赋税征收实行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唐朝中后期实行的两税法则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在当地有资产、土地者,均需上籍定等征税。唐朝赋税制度的这一变化(     
A.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利于应对民户流动引发的问题
C.促成了赋税形式的转型D.意在保障农时以促进经济发展
23-24高一上·辽宁·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表是唐玄宗、唐德宗年间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由此可知,唐德宗年间(     
道名唐玄宗年间唐德宗年间
河东道太原府128905124000
河北道赵那634548157
关内道京兆府6629124202
河南道河南府1947618799
剑南道成都府1609014601
江南东道余杭都8625851276
A.赋役制度亟须调整B.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C.均田制进一步发展D.按丁征税正当其时
2023-10-11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唐朝这一改革(     
A.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C.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D.实质上废除了人头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9-25更新 | 200次组卷 | 104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