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两税法规定“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无定所的商人也要交税;还规定交纳两税后“其租庸杂徭悉省”,纳税项目减少,省去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些规定(     
A.兼顾了公平与效率B.得到土地所有者的认同
C.增加赋税征收成本D.加重了基层治理的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3 . 以诗证史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如表的唐诗可以总体印证唐代中后期(     
出处诗句
唐彦谦《采桑女》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白居易《观刈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杜荀鹤《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征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A.生产水平低下B.农民负担沉重C.兼并之风盛行D.赋税制度变革
2024-02-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唐朝后期,政府征收工商税,先后对盐、茶、酒实行专卖,控制其生产和销售。这些举措旨在(     
A.简化税收名目B.增加财政收入
C.规范商业活动D.方便百姓生活
2024-02-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天宝六年(747年)在今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一份文书,据此可知(     
户张阿苏剩退壹段壹亩永业常田城西拾里武城渠   东至渠   西张伯   南至道北靳阿惠
查段叁亩永业常田                   城东肆拾里柳中县屯续渠   
范西至渠   南至渠   北至渠
(后   缺)
(大谷第二八五四号退田文书)
A.均田制已经崩溃B.两税法效果明显
C.政府掌握土地不足D.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初,政府实行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对逃散浮寄的人户采取追索回原籍的办法。宪宗元和五年(810年)政府将附郭而居、以城市为生活和工作场所的浮户统一纳入城市户籍管理体系。这一转变主要基于(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赋税制度改革的推进D.坊市分置界限的打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材料二   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新唐书·食货志》


小明同学要研究唐赋税制度,找了以上两则材料,请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及小明同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旧唐书·食货志》和《唐六典》都记载,开元、天宝年间,“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替代)焉”。1970年出土的一枚唐朝银饼上刻有文字,说明它是广州怀集百姓上缴朝廷,由地方官折纳庸调输入国库的。怀集庸调银饼可用来佐证当时(     
A.百姓有机会获得充足的生产时间B.赋税征收对象有所扩大
C.政府征税标准正从财产转为人丁D.一年分夏季和秋季纳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列举了部分朝代赋税制度相关内容。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魏晋

租调制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唐初

租庸调制

除租、调外,男子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

唐后期

两税法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纳税。
据此可推知,赋税征收(       
A.皆以财产为主要标准B.随社会发展进行调整
C.强化对农民人身控制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10 . 唐代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地一次重大改革,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两税法的实施(     
A.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B.使农民完全摆脱了赋税负担
C.使政府收入下降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3-11-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