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税法规定:根据每年政府需要支出的多少来制定税赋的轻重,然后再根据所辖各个州县的人口多少,田亩面积大小以及贫富的差异,合理地分配各自所应征纳的税额。上述规定体现了(     
A.税收确定原则B.多劳多得原则
C.量出制入原则D.效率优先原则
2024-05-3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针对赋役征收无序化问题,唐中后期户帖制度应运而生。户帖将每户资产登记固定下来,以公文形式直接下达给百姓,让其照帖纳税服役。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A.农民人身束缚日益加深B.均田制进一步发展
C.政府财政收入不断提高D.两税法已推广实施
2024-05-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4 .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此赋税政策是(     
A.外部势力影响政治决策B.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
C.独裁统治破坏法律传统D.权力滥用导致政局动荡
2024-02-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中期以后,社会上“逃户”现象日益严重,“流亡转徙,十室九空”,以至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这(       
A.推动了赋税制度的变革B.促进了租庸调制的推行
C.表明弃农经商之风盛行D.导致了国家管控力减弱
6 . 如下表所示,根据不同时期的史籍记载,均田制下受田对象年龄在发生变化,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户籍年代受田对象年龄(岁)史籍出处
北魏时期15~70《魏书·食货志》
北周时期18~59《隋书·食货志》
隋朝初期21~59《隋书·食货志》
唐朝中期25~55《唐会要》
A.社会管控更加严格B.经济重心南移加快C.土地兼并现象消失D.赋役改革迫在眉睫
2024-02-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开十(‘开十’当是开元十年的省称)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以下与此相对应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一条鞭法
8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上于是约法省禁,什五而税一”
C.“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2024-01-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隋朝保留了均田制,但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不再给女性和未成年男性分配土地,相反,一夫一妻的家庭(户)成为均田制的基本财政单位。家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全国的赋税和劳役职责,隋朝对均田制的调整(     
A.强化了父权的权威B.加强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C.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是为‘倍田ˈ。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夫给麻田十亩(相当于桑田),妇人给麻田五亩。”对材料所示制度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这是名义上的土地地主私有制B.战国时秦国首先推行后国力强盛
C.直至宋代被贵族官僚地主破坏D.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租税、服徭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