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雍正设立军机处,找到了“最便于独揽朝纲的权力配置格局”。他也曾在朱批中明确指出,他的很多批示“不过据一时之见”,教诲性质居多,因此要求各地督抚“奉到朱批之后,若欲见诸施行,自应另行具本,或咨部定夺”。雍正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权力配置提高行政效率B.减少决策失误加强对地方控制
C.强化皇权并保障行政合理性D.缓和满汉之间矛盾以巩固统治
2024-02-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雍正时期,奏折除中央的文武大臣外,各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甚至经特许的道员、知府、个别知县以至通判等中下级官吏都可以上奏折,还规定同一部门和同一省区的官员彼此之间不许告知上奏及所得批示的情况。据此可知,奏折制度(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行政执行力B.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C.增强了中央决策过程的民主性D.有利于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3 . 清朝前期,政府多次将官方修纂《明史》这一时政内容作为科举考试的策问试题,一批士子在策答中较为充分地阐发其史学见解,最终为官方《明史》的修纂所采纳。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注重舆论宣传B.摒弃文化专制C.提倡儒学治国D.强化政治认同
4 . 为了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叛乱,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但在雍正和乾隆时期修订的记载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会典》中,却没有提到军机处的名字。这说明雍正和乾隆时期(     
A.军机处未被列入国家的政治机构B.政府的行政决策完全取决于内阁
C.西学东渐改变了传统的治理体制D.统治者已具备近代国家疆域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帝曾下令开放海禁,次年正式公布开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通商。然而至乾隆二十二年(1575年),其中的三个口岸被关闭,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这一变化(     
A.使中国朝贡贸易体系逐渐衰落B.表明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强化
C.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使得中国对外交流完全断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雍正即位之初察觉督抚利用密折之机渐侵六部之权的倾向,采取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凭借自己在奏折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对督抚在奏折中提出的非分要求不予理会;二是顺水推舟,通过奏折使督抚对六部形成牵制。这反映出奏折制(     
A.导致内轻外重局面出现B.便于操纵官僚平衡内外
C.提高了督抚的行政效率D.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2023-02-14更新 | 54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元代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大批汉人被流放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城一带,并在蒙古地区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屯田,在漠北蒙古设岭北行省,调动大批蒙古人、汉人、南人在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梅海等地屯田6万多亩;在云南(原大理国属地)设云南行省,汉人张立道做劝农使时,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并介绍内地养蚕植桑的经验。

---摘编自齐涛《古代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多次出兵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完成了对新疆、西藏的完全统一,击败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不同地区颁布了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则》等相应的法律;各地因俗设官(制),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等;对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联系;不断赐封喇嘛教领袖,在蒙藏地区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蒙古族集中生活地区划定牧区、屯田(新疆)、实行招民开垦(西南地区)等,大力发展边疆经济。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开发边疆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稳固边疆的特点及意义。
8 . 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督之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这表明军机处(     
A.取代了内阁行使票拟之权B.属于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C.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成为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军机处是一个顾问应对的智囊机构,起草谕旨,管理机密档案的秘书班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承旨”,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强化了皇帝独裁机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