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军机处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召承办,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签发后交兵部通过驿站、军台发出。这表明军机处的设置(     
A.制约了专制独裁B.确保了正确决策
C.保障了西北军需D.提高了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某机构有三个特点:简、速、密。“简”是机构精简,人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调来调走,便于控制;“速”是迅速,办事效率高;“密”是保密性强。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A.政事堂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时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维度,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踪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14—18世纪部分历史事件简表

序号

时间(年)

历史事件

1652

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

1684

清朝在A设府,隶属福建省

1727

雍正开始派遣B代表朝廷治理西藏

1757

乾隆平定漠西蒙古C部的叛乱

1762

在新疆设立D总理军政事务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属哪一历史时期?请分别说出两个判断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二A、B、C、D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据此概括清政府的治理边疆特点以及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最重要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我国中央政府册封班禅始于清朝(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5 . 乾隆皇帝塑造并完善来自藏地的“文殊菩萨”称号,以及强化转轮王的化身身份认同,建构起“朕即佛祖”的象征符号。他还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并设立四大经学院,广招蒙古喇嘛入京学法,并在承德修建藏传佛教寺院。乾隆帝的这些做法(       
A.加速了佛教中国化进程B.确立了佛教的国教地位
C.对蒙藏实现了分而治之D.巩固了大一统政治秩序
2022-07-14更新 | 427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春秋》开篇首句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对此,《春秋·公羊传》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后代学者对此段经文有进一步的诠释,如第一位系统阐释孔子“大一统”思想的西汉大儒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林益铭《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蓬勃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结盟,使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成为世界循环交通的一环,外来物品不光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则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中国……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中国历经五千年沧桑,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迁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清朝顺应历史的潮流,突破了历代中原汉族王朝在边疆民族问题上的局限性。把历史上在中国疆域内活动的边疆各民族都纳入其统一的范围。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地区对边碰各民族进行直接管理。把历史上边疆各民族的边疆纳入了清朝大一统的疆域范围之内。

——摘编自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公羊传》中“大一统”思想的内涵,并指出这种思想的出现和哪一制度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实现董仲舒提出的文化“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外来文化的方针并以宗教为例加以说明。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秦、汉史实为例,说明人口的“迁徙”,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融汇”,推动了“民族认同”。②举例说明清朝是如何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的。
2022-07-10更新 | 28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雍正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     
A.导致了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体现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规范
C.弱化了宦官的权力D.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8 . 中央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因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以下对于中央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②三省为皇帝直接掌控的行政中枢
③尚书台确立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④军机处成为掌管军政事务的中枢
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中华民族五干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柒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创新?除行省制度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元代对吐蕃、西域、台湾是如何管理的?
(3)有学者指出:“‘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概括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以及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