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利用战国以来阴阳、法、道、名诸家思想,结合孔孟的“法古”、“法先王”、“任德”、“任贤”等政治主张,建立了一套有利于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需要的思想体系。他强调“《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的理论虽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相违,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是儒学与君权相互妥协、相互支持的产物。“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说在塑造天子权威的同时,也使统治者默认了圣人的道德权威。于是,便有了“外儒内法”的契机。

——马元晖《“儒”“法”结合与西汉中央集权制》

材料二   朱熹不仅继承了传统儒学,而且对北宋以来的理学也有继承发展,朱熹以二程天理说为基础,又融入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和张载的气论。他将二程的天理由偏重社会人伦才扩展到整个宇宙,他认为理不但为人际关系之主宰,而且为宇宙本体、万物根源:“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依照朱熹的观点,理无生灭、无终始,而同时物又由理来,那么,无生灭无始终的理如何生成有生灭有始终的万物呢?他在这里引入了“气”的范畴,理生气,气化流行便生成了万事万物。这样就完成了理——气——万物的过渡,提出了系统的理学宇宙生成理论。

——曹大为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三   由于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带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与孟德斯鸠、卢梭在批斗封建专制帝王的猛烈程度上可谓东西呼应,但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蓝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与孔孟儒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理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原因。
2019-11-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阶段测评(期中)历史试题
2 . 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则将《明夷待访录》中的部分内容抽印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因为此书的作者
A.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B.否定了孔子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C.重新肯定了程朱理学正统地位D.是中国最早学习西方思想代表
3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下列思想主张最接近这一主旨的是
A.“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2019-11-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主张是
A.实行君主立宪
B.实行民主共和
C.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
D.用宰相制度制约君权
2019-11-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5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天者,百神之君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据董仲舒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明末清初封建君主的昏聩达到了顶点,社会处于极度的动荡不定之中。社会的动荡与黑暗,迫使有强烈责任感的思想家们深刻反思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力挽狂澜,拯救时弊,他们要求改变现状,无所顾忌,各抒己见,不同学说应运而生,中国文化继先秦诸子百家之后再度繁荣。

——摘编自《圣贤救世——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意义。
(2)材料三中“中国文化继先秦诸子百家之后再度繁荣”的实质是什么?明末清初“有强烈责任感的思想家们”的思想与他们的前辈相比有哪些发展?
6 .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材料三中表明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又有哪些新的思考?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2019-10-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黄宗羲在政治伦理观上提出否定后世“天下为客,君为主”的观点,要求恢复“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三代政治传统,正是基于保证“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状态的延续。这反映出黄宗羲(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工商皆本”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2019-09-25更新 | 227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康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鸣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10 . 某班同学以“中国儒家文化”为课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成立了三个研究小组,分别对三个时期的儒家思想进行探究。
一、下面是第一小组搜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关资料:

【资料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资料2】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资料3】电影《孔子》剧照


【资料4】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



(1)假设你是第一小组成员,你认为上述哪些资料可以作为研究的依据,并说明理由。
二、下面是第二小组搜集的西汉时期的有关资料:

【资料1】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董仲舒《春秋繁露·尧舜汤武》

【资料2】“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资料3】建元五年,置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博士(指传播五经的教官)。

——《汉书·武帝纪》


(2)综合上述资料,请你为第二小组确定一个能反映这一时期儒学地位的研究主题。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黄宗羲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顾炎武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三、下面是第三小组搜集和整理的明清时期的有关资料:
(3)根据第三小组收集的资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4)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当掌握哪些研究方法。
2019-08-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