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在中国政治伦理启蒙有它难以超越的局限,表现在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各种方案中找不到新兴的社会力量来制约君权,只能依靠皇权自身的切割:宰相与天子同议,可宰相是由皇帝来选择任命,并非出自民意;学而优则仕,士大夫依附皇权的传统很难使他们言论独立,“公其是非于学校”必将沦为泡影;复方镇也没有越出中央和地方是强干弱枝还是弱干强枝的传统格局。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依据材料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的制约君权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思想有哪些,并概括出现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七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2 .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B.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全盘接受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补充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知行关系上,王船山注重行或实践,认为可以用“行”来检验知识的真伪,用“行”来衡量“知”能否实现这说明王船山
A.敢于挑战正统思想B.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C.勇于融合佛道思想D.具有朴素唯物思想
4 . “今日之日月,非用昨日之明也。今岁之寒暑,非用昔岁之气也。……是以知其富有者,惟其日新,斯日月贞明而寒暑贞盛也。”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王阳明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
2020-12-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表分析,他们都(     )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6 . 王夫之认为,“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无人欲之或异”,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主张适当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欲望。据此可知,王夫之
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2020-11-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孝义中学、文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试题
7 . 湖南衡阳湘西草堂正中悬挂着某思想家自撰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诗句体现了
A.李卓吾的爱国主义精神B.黄宗羲的民主政治抱负
C.王船山的文化创新意识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学风
2020-11-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物质实体),即无不是理(客观规律)也”,“气者,理(精神)之所依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下列哪位思想家
A.朱熹B.荀子C.顾炎武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王夫之阐述了“器”和“道”的关系:“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提出,世界上没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认为它们终将互相转化。这体现出王夫之
A.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B.与宋明理学家的观点一致
C.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D.认为有必要提高精神境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