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据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党派有312个,其中以北京和上海为最多,而且“几乎所有的西方政党类型都可在中国找到”。……这些党派提出的政纲最多者为“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这一时期”是指
A.维新变法时期B.“预备立宪”时期
C.中华民国初年D.新文化运动时期
2 .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确定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为国旗。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3 .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2017-12-13更新 | 370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颁布,规定实行总统制,总统总揽统治权,有成立和废除立法院、公布法律、任免官员、宣告和战、统帅军队、缔废条约、宣布戒严等权力。这表明当时(     
A.北洋军阀统治日益牢固B.袁世凯独裁统治迹象明显
C.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D.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5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主张取法西方的兵器、声光化电之技,而后维新派又力主学习西方宪政之术,但都以失败告终。百日维新后,中国激进主义的政治变革发端。1912年,他们制定并通过了《临时约法》。该学者意在强调《临时约法》
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共同制定的宪法B.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变化的结果
C.确保了共和体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D.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

——摘编自《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参议会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开宣布中华民国一切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临时约法》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复制到中国,建立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逐步清除长期君主专制政治的消极影响。但资产阶级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最终归于失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近代资产阶级共和国与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不同之处。
7 . 国旗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下图是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旗,对其政治理念的理解正确是(     

“黄底蓝龙戏红珠”黄龙旗                                     “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旗

A.黄龙旗的出现标志着晚清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B.五色旗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
C.体现了由“朕即国家”到“五族共和”的变化
D.其变化说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2023-01-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面油画《开创共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宣统帝宣布退位
B.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新中国开国大典
D.全国政协正式召开
9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