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021-09-06更新 | 6260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2021-06-08更新 | 6130次组卷 | 67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2021-06-15更新 | 5709次组卷 | 70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6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     
A.腐儒的趣味B.智者的个性C.青年的时尚D.革命的态度
2022-11-27更新 | 374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
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
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
2021-01-09更新 | 5949次组卷 | 54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
2022-10-06更新 | 3320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乙卷安徽省2023届高三第一次原创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表2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
分会。
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公司律(1904年)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
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
品顶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
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
2020-07-08更新 | 7125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
2022-10-27更新 | 306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
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2021-09-12更新 | 5075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人认为:辛酉政变在晚清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清王朝从此进入了慈禧太后的时代。这是个不同于嘉道以来不思改革、墨守成规,在中世纪徘徊的新时代,这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自我封闭而力图面向世界的新时代其理由是,这个时代(     
A.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中兴名臣,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
B.慈禧太后推动改革变法开辟了晚清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C.经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推动中国近代化
D.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甲午战争等多次打断中国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