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民国时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长城”牌香烟有一段广告文案,“君欲为国之长城乎?秦始皇筑长城为御外辱也,本公司之制造大长城香烟,亦所以塞漏邑,同胞顾名思义,当购吸长城香烟为国家实业之保障,是亦国之长城也”。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官僚资本日益发达B.民族资本实力雄厚
C.政府支持企业发展D.实业救国思潮盛行
2024-05-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下表为1910年——1918年期间天津市场上日本糖类占有率,导致表格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输入糖类总量(担)

日糖输入量(担)

日糖占比

1910

673267

46047

6.7%

1911

843332

52975

6.25%

1916

746816

159298.97

21%

1917

763311

190224.77

25%

1918

927390

195948.91

22%

A.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B.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化
C.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D.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潦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   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结合所学分析工厂制度引入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环境的角度简析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原因。
2023-11-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如表介绍了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1913年1914年1918年1919年1920年
纱锭数量(枚)484192544780647570658748842894
织布机数量(台)19862310273638394139
A.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B.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C.民国初年重工业迅速发展D.封建经济的开始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时期代表企业企业口号企业行为
19世纪60—90年代继昌隆缫丝厂还哺祖国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通大生纱厂振兴棉业、实业救国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30年代民生事业公司宁举丧,不受奠仪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2024-01-23更新 | 8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国)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12个,资本总额117434500元。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扫清了一些政治束缚   ②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
③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汉冶萍公司在1914年初除新建的大冶铁厂外,还兴建了5个钢铁厂;龙关铁矿公司、北京石景山钢铁厂、上海和兴钢铁公司、扬子江机器公司,在汉口的炼铁厂也都在1916年至1919年间建立起来。促使这一时期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国民政府的政策鼓励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2023-06-10更新 | 34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下面所示为民国初年工人罢工的数据统计表,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
时间平均每年罢工次数罢工主要诉求
1912年至1915年12月3次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1916年至1919年5月2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政府卖国,抵制日货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B.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0 . 下表是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外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
B.欧洲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明显增多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2020-01-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合格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