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勇敢挑战和它自身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从1916年起,《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连续发表文章抨击新文化运动。他说:“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他指责新文化的传入,破坏了以儒家思想为举国上下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造成“人心迷乱”“精神破产”,主张以儒家思想来加以“统整”,使西洋学说“融合于吾固有文明之中”。陈独秀对杜亚泉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他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经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他还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评论。(任选一种观点即可,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2 . 材料   不同视野下孔子和儒学的形象

洋务运动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神明圣王,改制教主”
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的形象变迁与时代转换》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要具体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2)材料二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2019-12-1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

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1917年1月1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的意图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2019-12-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认为:新文化的先驱者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放在截然对立的位置,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这样的纠缠有旧思潮对新思潮的孕育,也有对新思潮的遏制。…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        

——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材料二   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两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两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

——罗福惠《寻择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特点。
(2)试从材料二中“离异”的角度,概述1840——1919年的中国历史的进化轨迹。
2019-12-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材料二   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形式进行宣传,主张“中西结合”,对两者进行融合统一……尽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促成了民主共和社会思潮,但辛亥革命并未进行深刻的社会思想变革。随着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既要政治革命,更需思想革命,只有破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于是,他们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所以新文化运动带有为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

——摘编自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9-12-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冬学竞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二是哪一派别?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派别认识的不足在哪里?
(2)材料三中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的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019-12-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东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戏曲在13世纪的兴起,此后长篇小说的涌现,及其对爱情、人生乐趣的坦然颂扬,可称为第三次文艺复兴。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三   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有人叫做文学革命,……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指的是什么运动?它对推动国人思想“再生”方面有何意义?
(4)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2019-12-0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他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擘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而出的。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全盘否定文化传统B.推动了思想启蒙
C.促进新史学的产生D.承续了传统文化
10 .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学生社团统计表,对该表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新文化运动唤起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D.社团活动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