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主张。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3)请你谈一谈,如何借鉴西方的思想文化?
2024-01-22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01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


材料二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合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1912年-191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造成达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1-04-15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创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三大发明在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要有何变化?
(3)请结合中国近代史,谈一谈你对“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这句话的理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确有我们所不及,有舍己从人的必要。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像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追求“进化”的理解。(要求:理解应包括背景分析、过程及作用阐释,条理清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4-06-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文学,以民间为依托的话本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但因不容于封建社会上层,成就较小。由宋入元,话本为元杂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经验。统治政策的改变也推动了大量文人自觉投入杂剧创作,他们既写现实生活,也写历史题材,极大地提高了杂剧的艺术水平,并开创了文人不依附于封建社会上层,而以民间文艺为依托的创作道路。至明清之际,出现了部分文人全身心投入小说创作,如施耐庵、罗贯中等。他们对传统话本小说、民间艺人的演出以及民间传说,用自己的学识和文学见解,进行艺术创造,诞生了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宽仁、信义、忠信等的肯定和赞扬,对专权、狡诈、残忍、嫉妒、昏庸的厌恶和嘲弄。

——摘编自康耀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分期新界说》

材料二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文指出:“文学革命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下手,大概都是先要求语言文字文体等方面的大解放。”并提出“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也随之提出要推倒属于正统诗文一脉的“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要建设与起于民间白话文学有关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这种新文学因为引入了古所“未有之物”,开辟了古所“未有之境”,注入了古所未有的“新思想和新精神”而具有现代属性,进而成就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

——摘编自於可训《从近现代文学革新看传统的转化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以后文学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文学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发展的认识。
6 . 北洋政府与新社会因素

材料一   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熊希龄在191310月向袁世凯提议由财政部派监理官前往各省份驻官银钱行号监视包括纸币发行在内的一切业务,并由财政部拟具《各省官银钱号监理官章程》。北洋政府制定了很多推广中国银行纸币的法令措施,1913年还专门颁布了《中国银行兑换券暂行章程》,规定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完纳各省钱粮赋税,发放官俸军饷等,一律通用中国银行兑换券,如有拒不收受及折扣、贴水等,从严取缔。中国银行纸币很快树立了良好信誉,发行量迅速增加,从1912年的106万元,增至1927年的1.59亿元,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中资发钞银行。

——摘编自石涛《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演变研究》

材料二   1912年至1928年,这16年的历史,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具有它独具的特点,有它展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也为未来开辟了道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新的因素也在不断增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洋政府发行纸币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新的因素不断增长”的理解。
2024-01-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分析。对于同一段历史,有不同的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2年至1928年,这16年的历史,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具有它独具的特点,有它展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也为未来开辟了道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新的因素也在不断增长。

——摘编自《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


阅读材料并结合史实,以“近代化”为主题,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新的因素不断增长”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0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主要事件

1912

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

1913

南方七省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

1914

北京政府内务部颁布《劝诫剪发规程六条》、袁世凯祀孔祭天

1915

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6

北京政府内务部公布《民国纪念日修正案》

1917

张勋复辟、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

1918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欢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19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920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乎为首的直系军阀爆发直皖战争

192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2

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爆发直奉战争

1924

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6

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号召打倒列强,除军阀

1928

皇姑屯事件、张学良东北易帜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实际上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上升’因素”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3-12-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沛县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方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辨析历史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相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礼物(部分):牛顿发明的天律望远镜;反映探险最新成果的地球仪;节省人力的新式机器;弹炮、毛瑟枪等新式式器;英国最大的军规模型……

1793年轮隆皇帝给英国使团的回礼(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等丝织品: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材料二: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思想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三: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进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自徐中约《中国的奋千》

(2)列举在列强“冲击”下,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两例。
(3)列举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将古老的中国改造成近代民族国家”的重要史实两例。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造成两国礼单差异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
(5)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视角(动机与后果、主观与客观等),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3-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植棉改良行动兴起的有利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