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1916年某人疾呼:“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此人旨在(     
A.表达采取共和的迫切愿望B.揭示思想解放的重大价值
C.希望调和共和制与纲常阶级制D.指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2022-12-10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北大学生团体创办了《新潮国民》等新式刊物,大力提倡“文学革命”“伦理革命”,并积极普及国民常识。五四时期,类似的学生刊物不断涌现。这一现象(     
A.反映了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B.表明了思想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C.促使了封建道德观念迅速消亡D.说明文学革命有利于启迪民智
22-23高三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考证,1919年以后,“民主”一词开始取代“共和”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象征,“共和”的使用频率大幅减少。“民主”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被定义为“平等”“民治主义”“工人政治”等新涵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时人对新社会认识的发展B.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渐衰微
C.民主取代共和的发展趋势D.苏俄对华影响力持续加深
2022-11-29更新 | 53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5比较变化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22-23高三上·天津南开·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情感上认同于儒家的人文主义,是对过去一种徒劳的、乡愁式的祈向而已;他们在理智上认同西方的科学价值,只是了解到其为当今的必然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     
A.根植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B.开启了民族文化的彻底改造
C.造成了近代知识分子内部的分裂D.反映出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缺位
2022-11-28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52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省北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陈独秀在1915年9月发表的《答王庸工》 一文中对《新青年》杂志作了“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的定位,1919年1月发表的《除三害》 一文却强调“一般国民要有参预政治的觉悟……要有相当的示威运动”。这一变化源于(     
A.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B.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
C.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兴起D.中国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
2022-11-16更新 | 430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欧战(一战)后,很多中国人几乎形成一种共识—世界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故"新文明""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人"逐渐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思想运动推动观念更新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泛接受
C.一战成为思想变革根源D.当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者旨在(     
A.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B.说明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
C.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D.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北大教授王东考证,新文化运动的各种代表人物,从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到最激进的钱玄同,都没有提出过要“打倒孔家店”。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至于说“打倒孔家店”那是陈伯达(文革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等人的加工改造。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缺乏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的勇气B.是儒家思想在新条件下的活跃
C.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列强的侵略D.并非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10 . 下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意在(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
1916年,陈独秀将《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2月,陈独秀于《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A.培育全新的国民精神B.铲除中国封建思想的糟粕
C.对抗袁世凯复辟势力D.唤醒青年的民族复兴意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