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7 道试题
1 . 在经过桂、黔、湘等省的苗、瑶族聚居区时,红军政治部意识到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开展“阶级斗争”的条件并不成熟,要同当地民族上层人物“发生亲密的关系”,“同他们订立各种政治的与军事的联盟”。这说明红军(       
A.清除了左倾错误的遗毒B.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放弃了阶级斗争的路线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 1929年4月,针对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担心农村斗争超过城市斗争将不利于中国革命的观点,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的这一论述(       
A.旨在坚持工人阶级对革命的领导B.说明农民斗争必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意在强调坚持发展农民斗争的重要性D.表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
3 . 国民政府某高官认为:江西环境最利于共产党发展……民国以来,江西遭受军阀的摧残,为各省之冠。北伐成功后,人民对于改善政治环境的要求很高,希望非常之大。不想当时国家统一徒俱虚名,军阀割据,内乱迭起,政府对于改善地方政治,有心无力。人民的希望破灭了,在艰苦中挣扎生活,似乎毫无出头之日。这反映出当时共产党(       
A.拥有开展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B.重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利用了国民大革命的积极影响D.能够适时调整革命策略
2023-11-12更新 | 470次组卷 | 9卷引用:黄金卷08(15+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4 . 20世纪30年代,描绘福建龙岩县一位老婆婆拿到政府颁发的“耕田证书”后喜悦心情的民谣广为流传。其内容为:“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这一民谣的传播(     
A.有利于中共土地革命的开展B.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壮大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5 . 国民政府财政部钱币司的戴铭礼认为:“施行法币后,币值较当时低减约三分之一,此为不可掩之事实。”杨格也谈到:“货币供应量的加大,适应了币制改革之后出现相当程度的经济复苏和对货币的需求大见增加的局面。”这说明币制改革(     
A.以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B.恶化了金融市场的秩序
C.推动了经济独立自主发展D.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2023-10-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6月,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自我检讨,“我们国民党革命了十三年,从未有指挥过自己的军队去打仗,差不多全是利用人家来打仗,一旦利害问题发生了,非但靠不住,而且会造起反来。”基于此认识,孙中山彻底放弃了依靠军阀打军阀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加快创建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

——摘编自马苹《孙中山创建新型军队的积极探索》

材料二   1929年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规定:“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毛泽东总结道,“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现在红军中党员和非党员约为一与三之比,即平均四个人中有一个党员。”

——摘编自王天宇《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革命问题的总结及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中建立党组织的原因。
7 . 中国近代某部法律文献规定:“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该文献颁行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8 .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明确提出始终坚持“保护手工业”,“保护工商业”、“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特别强调对工商业者“一个红枣也不能动”。这些主张(     
A.表明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D.意在发动群众盘活根据地商贸经济
2023-10-11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9 . 1930年3月召开的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中规定,有下列行为者撤职(1)怠工放弃职责者。(2)侵越职权者。(3)行动乖张为群众所厌恶者。(4)违反决议案者。这说明(     
A.中华苏维埃政权代表工农利益B.惩治腐败有利于调动抗日积极性
C.苏区政府依法开展反腐败斗争D.反帝反封建斗争在苏区广泛开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南方,“平均需用农田三亩,可养一人”,而安徽农村平均每人仅得2.5亩。安徽农村的地租率在40%以上,佃农“有贫苦者,当春食粮,即已告匮,每以秋收抵押,借食度日。……地主催租不得甚至逼之售牛典衣作抵”。“除正供以外,加以种种附捐,一亩地至少总要完纳一元以上,现时(指1932年)谷价每石价值一元余,平均每亩即收谷四石或五石,其中差不多就要消耗一石在赋税项内”。"历年战乱,皖北无不殃及,无纪律之军队,每至一处,肆行征发,敲剥良善,无微不至"。“因国内政治混乱,内争迭起,对于天灾之预防救补绝不注意,故水、旱、风灾亦成农民之最大痛苦"。

——摘编自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灾荒成因浅析》

材料二   中共安徽各地方组织发动的武装起义,紧紧抓住农民这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在192911月的六霍起义中,15个乡的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等武器直驱独山,汇入起义洪流。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56次武装起义中,参加者达数千人的就有26次。这些起义后创建了豫东南、皖西等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苗键《中共安徽九十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社会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