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劳模精神典型特征代表人物
20世纪5060年代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多作贡献。“生产型”“技术革新型”时传祥、王进喜、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焦裕禄、郭凤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奋力开拓、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徐虎、许振超、宋鱼水、姚明

——摘编自王永玺、张晓明《简述中国劳模的历史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而且还直接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后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全面遏制……由此导致守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敌对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太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政治包围,直至发动联合武装干涉。但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欧各国迫切需要苏俄这一广阔的市场。19213月,英国首先同苏俄签订贸易协定。19214月,列宁提出,“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和托拉斯之间的相互敌视,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19224月,在意大利举行的欧洲国家经济会议上,苏俄首次同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代表接触,但未达成任何协议。苏俄代表在会外与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两国同意在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的企图。到1922年底,与苏俄订立贸易协定的已有十一个国家。

——摘编自任众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打破帝国主义对其封锁包围的原因以及特点。
2023-11-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百花中学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1964年到1975年,四川省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综合性比较高的工业制造系统,生产的产品从精密仪器到超大型、超重型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机电设备,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二。这主要得益于(       
A.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施
C.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
2023-11-20更新 | 675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安徽卷)-2024年1月“九省联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以来劳模形象的演进变迁

时期劳模形象评选标准评选内容劳模结构
50年代老黄牛劳动竞赛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
6070年代铁人精神发展生产力在“学大庆”运动中表现良好,且在生产技术创新或增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
8090年代“当代愚公”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
21世纪新时代“最美奋斗者”重视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对社会有突出贡献,并愈加重视劳动、道德品格及精神要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材料,以“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变与不变”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5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涉及钢铁、石油、农林等30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了卫星发射基地、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数十个新兴工业城市。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落实了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B.完善了国民经济结构
C.推动了国防、经济现代化进程D.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
2023-11-13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是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七个省区的历年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变化情况。其中两次投资高潮出现的主要因素为(     
A.国家均衡发展的战略B.边疆地区开发的需要
C.备战备荒的政治考量D.“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7 . 从196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长达15年、横跨三个五年汁划的三线建设,建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交通、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工业为基础,机械、电子、化工为先导,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包括:攀枝花、酒泉等钢铁冶金基地,酒泉、西昌航天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刘家峡等水电站,六盘水、渭北煤炭基地,湖北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这说明三线建设(     
A.改善了我国城市布局不平衡的问题B.逐步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C.使我国西部与中东部均衡持续发展D.旨在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的矛盾
2023-11-07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浙江省统计局调查:“1965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元,比1957年的87元增长52.9%,年均增长5.4%。”这一时期浙江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可能得益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实行D.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2023·山西忻州·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萌发于中世纪的英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发展。19世纪,马尔萨斯等人提出了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的思想,教育家阿诺德等人积极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斯德奇等人更是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如创办的成人夜校就推动了机械工人讲习所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工艺学会”等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1889年,通过了《技术教育法》,要求地方当局提供技术教育等。19世纪后半期的大学不仅开始培养工商业人才,而且也“向每天的劳动仅足以糊口的人民群众的子弟开放”。为了提升英国的经济竞争力,1880年,“伦敦同业公会”成立了旨在从旁援助技术教育的“伦敦市成人教育协会”。

——摘编自李渝红《英国职业教育介绍》

材料二   建国之初中等技术教育的很多实施机构来源于旧时的公、私立职业学校。19523月政务院对其进行调整,规定每所学校都有特定的专业方向,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同时,由于生产部门急需补充技术工人,技工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其管理部门分配工作。为了使不能升学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国家还尝试开辟新的途径,从1958年开始,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大量开办,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与此同时,城市职业教育也逐步发展,1965年,全国中专在校生54.7万人,技校在校生18.3万人,农业等职业中学在校生443.3万人,三者已占到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

——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英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023-10-11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1(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23-24高二上·贵州黔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三线建设一般循着“迁建”、“包建”、“新建”三种方式,着眼点“是增强国防工业支持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沿袭和发展了建立根据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内地建成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表明三线建设(     
A.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B.旨在应对严峻的外部威胁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D.提升了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2023-10-04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