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以新旧济贫法实施为例》

材料二   德国的俾斯麦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规定: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设置保险项目,并用以保障劳动者在遭遇这些事件时的基本生活;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险待遇水平与缴纳劳动保险费的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遭遇保险事件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问题二 中央与地方

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3)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独代科举制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是诞生
唐武则天长安二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封弥(阕名)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殿试誊录
明宜宗宜德二年(1427年)南北分卷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股文定型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推行商民分卷制度,商籍生员设立"卤“子号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推行废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

——摘编自《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材料二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021-12-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 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差异。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历史作用。
5 .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2021-03-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7 . 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古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但是,贵族的势力,本来潜伏着;而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遂至激成九品中正之制,使贵族在选举上,气焰复张。结果,就酿成晋初刘毅所说的“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后来君主为打击门阀,多选用寒人为亲信,逐渐形成了高门士族表面上高踞中央要职,而实际上大权已旁落下移的政治格局。九品中正之制既废,科举就渐渐的兴起了。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唐代)均田制下,农民有了自己的独立财产,摆脱门阀控制,直接和朝廷发生联系;朝廷绕开门阀,直接统治农民。均田制使得皇帝和农民都能够摆脱门阀,彼此都需要相应的渠道产生政治联系……科举制正好提供了这一渠道,满足皇帝和农民双方的要求。

——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

材料三   有唐一代,婚姻实兼重门第与科第,入宋以后,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占据了整个仕宦阶层的绝大多数,士阶层内部完成了彻底的重组。同时“婚姻不问阀阅”也成为当时的普遍风气。

——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选官制度变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选官制度改革的方向,据此推断科举制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人们婚姻观念的新取向。综合上述材料,分析选官制度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8 . 材料: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相关规定,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贫苦读书人等。


(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明清时期救济方式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救济制度之目的。

9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