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制度源于古代的中国,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君王不断吸取前代统治的经验,在文官的选拔、使用、监察、奖惩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汉唐都在长安设太学培养人才,从太学的生员中选拔才俊做官。地方上设有州县学,学成后参加考试。隋代任用州县属吏时,首次规定必须任用外地官,不得使用本地人,并且要三年一换,不得重任。唐代除了继续执行隋的这一规定之外,又规定要回避亲族任官。唐制规定,官员考评分为九等。“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总之,严密的文官制度,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了较大作用,至今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依据本国国情制定了文官制度。近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制度。

——摘编自姜玉春刘修明《中国古代文官体制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的行政官吏都是根据国王的“恩赐”任命的,卖官鬻爵的情况极为普遍。政党的交替执政,使新上台的执政党把官职作为战利品进行公开的分赃,这种“政党分肥制”造成行政效能低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担负起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在英国与俄罗斯的战争中,政府官员的昏庸使英军伤亡惨重引发人们强烈不满。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事务委员会,对文官实行统一管理。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没有任期限制。文官中的事务官不与执政党或内阁的更替共进退,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准参加罢工。英国除了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致力于培养文官以外,还专门设有文官学院,对未来的高级文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机关中还大大增加了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数目。文官除工资以外还有奖金和各种津贴,工资收入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并制定有专门的法规,对其地位、权利和义务作了详尽的规定。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和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谈谈你对中外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认识。
2021-05-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人在阐述一场改革的背景时曾写道:“事实上穷人们连同其子女和妻室都为富人们所奴役……要是他们未能缴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这场改革
A.设立陶片放逐法B.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C.以地缘重划选区D.赋予各等级公民相应权利和义务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北魏前期,官员因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而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官员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地方官员截断官物、搜乱刮掠夺、经商射利,甚至为了谋取暴利逼民假货”,以致严重危及统治。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开始“置官班禄”,施行以品第各有差的俸禄制度。孝文帝保留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之制,同时又具体和细化了官品的区分,形成了五大阶梯的官俸差别。这一时期以帛计体,按季发放,中央官员除了获得绢帛,中央财财政还会给他们供给食料,如酒肉、谷物等。地方官员则享受“随近给公田和依户给幸的待遇,即伴随均田制的推行而实行公田制度。孝文帝的俸禄改革达到了“厘整时务”的功效。

——摘编自徐研:《俸廉关系之辨——北魏官员俸禄制度及其监察机制的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孝文帝俸禄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归纳孝文帝俸禄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革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5年开始,清廷先后选派多位视学官员出国,对海外华侨聚居地的学务展开视察,希望以此“施教育以发其爱国之心,稗知孔教渊源,累朝恩德,自可默相维系,收为我用。”据此可推知,清廷海外视学的背景是
A.反清革命思想盛行B.政治改革陷入困境
C.洋务运动遭遇挫折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5 . 宋代读书人和士大夫能否保持其身份地位,一概以科举为转移,官僚政治内部非身份性平等竞争增加,血缘贵族特权淡化。这说明宋代
A.科举制度的完善B.排除了家族背景影响
C.官僚政治的成熟D.门第观念的逐步淡化
2020-12-29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其中,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多山多岛,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的山坡地却适宜栽植葡萄、橄榄……。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43—公元前429),所有公民都有权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事。公民大会已演变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凡20岁以上男性公民皆可与会。五百人会议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它由10个地区部落按抽签法各选50人组成,50人为一组,轮换执政。以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国事罪、渎职罪等要案,并审理公民追究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违宪行为的“不法申诉”,还负责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地理和经济的角度简析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差异的成因。
8 . “求变”、“求新”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下列关于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明朝张居正变法相同背景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政治腐败   ②财政困难   ③农民起义   ④生产关系剧烈变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2020-07-08更新 | 6773次组卷 | 43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既有政治家、司法官员、在法律研究领域著书立说的律学家,还有经学家。两汉律家辈出,研究律学之风盛行。西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爱好法律并具有极高的法律素养。魏晋时期,律学地位和经学同等重要,成为并立的学府,官府设立“律博士”,开创了律学专门学府的先例。经过之前近七百多年的学术积累,律学发展到唐代已经完全成熟,《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编纂。隋唐时期,中国律学著作为日本学者所广泛引用,在日本保留至今的法律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唐代民间律家的活动印记。宋朝时,不仅各代皇帝精通法律、重视法律,士大夫阶层也都是具有极高法律素养之人。明清时期,统治者不仅要求对国家法典《大明律》和《大清律例》进行全民讲读,也对私家注律更加重视,律学著作的种类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律家的人数与创造力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何勤华《以古代中国与日本为中心的中华法系之律家考》

材料二   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他们以兼通中西法律的学术背景为出发点,从世界法律发展的最新趋势着眼,以现实批判的精神,反思当时的法律教学和学术研究,提出了一些思想观点和实际的改进方案。

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以在朝官员或在野学者等不同身份,穷毕生所学投身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在历届国家政权的主持下,构建起一套近代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法律制度,现代的法律理念也随之传播衍生。

——摘编自刘宝东《职业法学家群体与近代中国法制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