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0 道试题
1 . 基层治理之础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朝代

赋税制度

户籍制度

时代特征

战国

秦汉

田赋、人头税

徭役

编户齐民

铁器牛耕出现、封建社会建立、巩固

魏晋

租调制

黄籍、黄籍、“土断”

初期

大索貌阅

国家统一、统治秩序相对稳定

中期

两税、徭役、募役法

主客分籍

租庸调、两税法

夏税、秋粮、金花银③

中央集权、白银流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④

永停编审

朝代

赋税制度

户籍制度

时代特征

战国

秦汉

田赋、人头税

徭役

编户齐民

铁器牛耕出现、封建社会建立、巩固

魏晋

租调制

黄籍、黄籍、“土断”

初期

大索貌阅

国家统一、统治秩序相对稳定

中期

两税、徭役、募役法

主客分籍

租庸调、两税法

夏税、秋粮、金花银③

中央集权、白银流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④

永停编审

(1)阅读下列“中国古代赋税、户籍制度沿革表”。将字母所示信息,填入表格中编号所处位置。
A 摊丁入亩B租庸调制C诸色户计D黄册制度E一条鞭法F两税法G少数民族建立统一政权
H中央集权、商品经济发展I局部统一、赋税标准变化J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1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民主制的代表——雅典
设问:当时的雅典公民拥有哪些权力,又是如何行使权力的呢?请完成表格内容并说说雅典政治的主要特征。
权力机关产生方式职责
__________
(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_______产生
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官员官员由______产生大多一年一任,接受监督
陪审法庭抽签产生主要司法机关
2023-07-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阅读表格,该表格比较的主体是(     
法律渊源判例为主法条为主
审判权法官与陪审员分工审判人员统一行使
证据来源人证为主书证为主
审判模式法官主导律师主导
A.《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民法大全》B.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C.《大宪章》和《法国民法典》D.《法国民法典》和《国家律师法》
2023-10-1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大家育才未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是依据王磊《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研究》一文整理的中国古代民族交融部分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时期史实
商周时期出现的“华夷”民族观,就说明华夏族和戎夷共同组成了国家,其中战争,迁徙等行为促成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各国进行的长期的战争,使得“四夷”和华夏产生了大规模的融合现象。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表格中空白时期将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并说明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
2023-11-25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0年和1993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比

时间

免征额 (元/每月)

应税项目

主要纳税人

1980年

800元

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利息、股息、红利收入以及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收入;五、财产租赁所得

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和在大陆工作的港澳台同胞

1993年

800元

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

所有中国居民和所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非中国居民

提取表格中有关我国个税变革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3-11-24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一)历史(选修)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70年大事表(部分)

时间

代表性事件

1949— 1959年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年 10月);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7月)

1960— 1969年

周恩来访问亚洲六国(1960年4月至5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 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1968年年底)

1970— 1979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高考(1977年8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深圳蛇口港和蛇口工业区开始建设(1979年7月)

1980— 1989年

中央一号文件为“包产到户”正名(1982年1月);法定教师节确立(1985年1月)

1990— 1999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香港回归(1997年7月);1998年抗洪 抢险(1998年夏)

2000—2009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03年10月);成   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出(2005年8月)

2010—2019年

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年11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2013年6   月);“精准扶贫”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1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 (2015年4月);首艘国产航母下水(2017年4月);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坛(2017年5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10月);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年5月)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新中国七十年大事点读(特别策划)》等整理


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代表性事件。任选一个阶段,围绕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或时代精神自拟论题,并另举史实加以阐述。(要求:阶段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鸿胪寺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归化在蕃之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大唐六典·鸿胪寺》

材料二: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核心是政区和政府组织层次级数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地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此长彼消的过程。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

县、道

/

郡、王国

县、道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隋、唐前期

/

府、州(郡)

唐后期五代

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鸿胪寺的职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完成表格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3-11-1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课吏馆原本是各省为候补官员设立的学习机构。湖南巡抚陈宝箴于1897年将课吏馆纳入湖南维新大业,他认为,外患日亟、国运不昌之际,要想有所作为,“其要者,在懂吏治、辟利源,其大者在变士习、开民智、敕军政、公官权”。同年十二月,梁启超上书陈宝箴,将“开民智”、“开绅智”、“开官智”视为“一切之根本”,而“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1898年,由署按察使黄遵宪拟定的《会筹课吏馆详文》刊发。改造后的课吏馆,最高负责人为“总理”,实质性的下设机构称为“问治堂”。……馆中各课分为六类:一是“学校”,凡兴学育才、移风易俗、开启民智等等。二是“农工”,包括农桑、种植、工艺、制作,希以此养育民众、丰富物产,借此收复利权,提高与日见增多的洋货的竞争能力。三是“工程”,四是“刑名”,五是“缉捕”,六是“交涉”,“凡通商、游历、传教一切保护之法,均归此类。”课吏馆另有“馆规”,有学习制度等。……考核采用积分制,共分三类:“勤业”“善问”“进益”。每人均按上述三类计分,列入表格,每月以90分为合格。

课吏馆新定的章程,既有对旧有制度的合理吸收,更多的是结合维新需求而作的改弦更张。……可惜事与愿违,办理不善”“未闻实效八字几乎成了戊戌维新时期湖南课吏馆的定评。随着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的辞别,湖南维新事业很快跌入谷底,紧随其后的便是政变发作,各项新政摧毁殆尽,课吏馆也因早产而夭折。

——改编自张求会《近代湖南课吏馆初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湖南课吏馆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3-6世纪,中西都经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的相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

结构

中国

西方

政治

延续了秦汉以来形成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和大一统观念,是有机的统一,比较牢固。居民都是编户齐民,身份和法律地位相同。

延续了城邦体制及其理念,是松散的统一,并不牢固。其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居民身份多样,政治组织形式和法律也不一,自治传统深厚。

民族

胡汉关系历史悠久,融合程度深,胡人政权主动采纳并推广汉族制度﹐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

罗马与蛮族接触较晚,融合程度有限,更注重以法律身份区分不同的群体。

文化

……

基督教改变了原有的西方信仰格局,致使古典文化消失。在这个过程中,罗马人和入居帝国的蛮族相继抛弃了自己的传统,不约而同地转向基督教,形成以基督教为纽带的新认同。

——据刘家和《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1)将表格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
10 .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①制推行②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③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④、⑤、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⑥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推行⑦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⑦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材料       实际上“选举”一词很早就被使用,古代选举兼指选士与选官,如三代(夏商周)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考察、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它透露着机会平等性、选拔人才的一切以考试为尺度的客观性、组织考试的独立性、社会的稳定性和考试内容的标准化等。这在当时情形下确实难能可贵,由于“家天下”观念和伦理道德,很多被委任的官吏即使不是由人民投票产生的,也能为官清廉公正。这种制度至少给很多平民“布衣”打开了一条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因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吏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
2023-11-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