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4 道试题
1 . 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秋天》中写到:“在中世纪嘈杂的繁忙生活中,有一个声音总是压倒一切的,这就是钟声……在日常生活中,钟声就像关怀人的、善良的精灵,总是以熟悉的声音宣告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A.基督教会推动了社会文化发展B.封建领主权力不断扩大
C.庄园农奴制下的生活单调乏味D.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今日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代户籍、户人与家口的身份信息及奴婢分五项书写。西汉时期,填写户籍时还要求单身人员填写单身的时间和原因。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戍边和长期野外劳作之人,在填写户籍时,还要填写身高、肤色、体质等情况。这一变化表明西汉(     
A.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基层组织构建日益完善
C.赋税征收项目增多D.户籍制度更为细致严格
3 . 唐律规定:“殴伤见(现)受业师,加凡人二等,死者,斩”,并有《注》云:“谓伏膺儒业;而非私学者”。明清时期虽承袭唐宋之制,但删除“伏膺儒业”条,并补充道:“儒师终身如一。其余(百工技艺)学未成或易别业则不坐,如习业已成,罪亦与儒并科”。这一变化反映出(     
①儒学思想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②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理念
③司法实践助推法律条例优化   ④政府的社会思想控制得到强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 . 东汉时期,考课的范围大体有两个系统:一是公卿守相或各部门主要官员考课其下属官员:一是中央对郡.那对县的考课。中央尤为看重对郡国的考课,每年年终郡国上计吏都要携带计簿到京师上计。这表明东汉时期(     
A.考课意在约束官更加强监督B.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
C.官员的选拔完全依据其功绩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
5 . 约公元前10—7世纪的亚述帝国时期,亚述人将蝗虫视为美味,但蝗灾也令人颇为忌惮。亚述国王不仅命人熏蒸和捣毁蝗虫卵,而且将收集和捕杀蝗虫的数量作为考核官员治蝗工作的依据。据此可知,亚述帝国(     
A.重视治理灾害B.重视官员能力考核C.饮食结构丰富D.农耕文明领先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汉口中西报》报道,1908年6至7月,全国各省纷纷请开国会,“而我湖北独无”,直至8月2日,湖北教育厅召开特别大会才终于有所行动。在这次大会上,推举留日学生卢弼起草国会请愿书、湖北教育总会会长吴星陔为赴京请愿代表、捐赠请愿旅费等提议均遭被推举者拒绝。这反映出当时的湖北(     
A.思想保守封闭B.社会经济落后C.封建统治稳固D.追求独立自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代中后期,形成“‘天下百姓输赋税于府’,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其中每一部分都必须按时运送至规定的地区。如,对于其中要上供到长安和洛阳国库的,规定“本州收获讫发遣,十一月起输,正月三十日内纳毕”。这说明当时(     
①赋税分配原则明确   ②中央财政收入拮据
③限制赋税上交时间   ④租庸调制依然流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自2000年开始,我国在提交给国际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国家报告中将“少数民族”的英文版表述由原先的“nation”改为“ethnicminority”。正好对应了我国法学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民族”的两种解释,“中华民族”对应“nation”一词;第二种则是指族群,对应的是“ethnicgroup” 这个概念。上述改动体现了(     
A.我国深入贯彻民族平等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的实现
C.国际法对国内法的指导作用D.我国民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3年商部成立时,清政府以特事特例为由,将原属吏部管辖的选官权限,暂由商部自择。 随后成立的巡警部、学部,均援引商部成例,认定吏部无法落实专业人才选用,向朝廷索要自 择部内官员的权力。这表明,当时(     
A.地方离心现象日益明显B.中央机构的行政效能低下
C.选官制度亟待应时而变D.废除科举导致选官混乱化
2024-05-23更新 | 36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唐代《武王家训》中谈到了“十恶(耕种不时为一恶,用物无德为二恶,早卧晚起为三恶,废作吃酒为四恶,蓄养无用之物为五恶,不惜衣食为六恶,盖藏不牢为七恶,井灶不利为八恶,贷取倍还为九恶,不作燃灯为十恶)”。由此可见(     
A.家训有利于社会教化B.唐代家训就是封建法律
C.唐代基层治理效果好D.唐代信守封建三纲五常
2024-05-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