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户籍制度随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而更加严密。汉代的《户律》有关于户口的登记、乡部负责人定户籍的办法与规定、户籍的保管、立户的原则、田宅的分割与继承等内容。秦汉户籍基本是一年一定,汉代每年八月,乡部啬夫、吏、令史要“案户籍”,民人不论男女老小原则上都要到场接受貌阅,时称“案户比民”。户籍主要登记出入关津的符、赀簿、戍卒家属廪食簿等。汉代的户籍主要是记吏民家口名年,所以在多数场合即称为“名数”“名籍”。从户籍登记的内容上看,秦汉的“八月算人”,实则在户籍的基础上,与赋役征收相关。

——摘编自杨际平《秦汉户籍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下表为元明清时期关于户籍制度规定的一览表

时期户籍制度规定
元朝将民众按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又在此基础上根据户主职业划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灶户、儒户等。各色人户在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地位是不同的。
明朝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人,作息之道互知焉。
清朝户给印牌一张,备书姓名丁数,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来路不明者要“捉”去治罪。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人口流动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户籍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元明清户籍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古代户籍管理功能的发展趋势。
2024-05-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以上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材料三 西方的文官制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了法制化、正规化的内涵,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实施过程中的正规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服务于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因此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皇帝意志的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不利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柯海丽《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和近代中国公务员制三者间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概括近代中西方选官制变革的共同因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

材料二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人教版必修·教材

(1)针对材料一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其意义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49到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
4 . 图甲、图乙是古今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文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提取图甲、图乙的信息,说明其历史地位以及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的角度,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2023-11-1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的时候,吏部针对官员的考核,设置了考功司,明确了“四善二十七最”,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考核标准,在内容上主要是对德、廉、公、职等相应的情况进行考评, 以及掌握官员的实际履职情况。在明代的时候,对于官员的考核,又分别设置了“考满”“考察”,其中“考满”重点是对官员任职以来情况的考评,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等次;“考察”又被叫做“大计”,内容上, 重点涉及到了贪、酷、 浮、不及、老、病、罢、不谨等。在清代的时候,对于在京官员通过“京察”进行考核,对于外省官员通过“大计”进行考核,同时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奖惩措施。

——摘编自周子玥《秦汉以来我国选官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在传统的文官管理中,实行的是常任文官职业制。尽管这样能使文官队伍保持长久的稳定和连续,但是它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惰性、僵化的管理体制,于是这种文官终身任用制的优势已经逐渐变成了劣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放弃文官“终身制”,打破“铁饭碗”实行临时合同制或短期雇佣制。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传统文官制度遭受冲击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023-11-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 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 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性质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与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023-11-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劳动模范评选制度起源于陕甘宁边区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1939年,边区政府陆续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督导民众生产运动奖励条例》等,对在生产运动中取得重大成绩者予以奖励。1940年至1942年,每年都开展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活动,三年里,在工厂、农村、政府机关和军队中涌现出吴满有、赵占魁、刘建章和李位等近千名劳动英雄。“在生产运动高涨的地方,劳动英雄已成为群众第一个尊敬的对象,而二流子却受到群众普遍的鄙视”。1945年1月,毛泽东对劳模这样评价:“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摘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意义。

材料二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工农兵劳模464名。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了4703名先进生产者,包括一大批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教育、科技、卫生等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华罗庚、钱学森、林巧稚等榜上有名。

——据《新中国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950年相比,1956年全国表彰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82年,国家将奖励劳模写入宪法。1989年后国务院规定基本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直延续至今。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第一次将劳模人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示。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奖励了来自不同行业和国家的110位优秀代表。

——郭莹《建国以来中共劳模评选的历史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劳模评选制度变化的原因。
2023-11-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嵩焘是中国最早的外交使节,他记载的日记起自1855年,止于1891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39个月,首尾37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情况,以下是日记整理内容

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216日)。日记中郭嵩焘认为英国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的好感。

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620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120日)。郭嵩燕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

——据《郭嵩焘日记》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相对于双边外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属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初期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的背景。
2023-11-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王朝更替)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材料二   (周)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的是周朝什么制度?该制度实施下受封者该履行什么样的义务?周朝实施该制度有什么样的作用?
2023-10-1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华辰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的内容所体现的民主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87年美国宪法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局限性

材料四:点至怀仁堂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所以外国记者亦特多……票写好后分为八组,十个票箱投票。票上有汉、藏、蒙、维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周恩来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1954年9月20日)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
2023-10-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