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3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
2021-05-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周之)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简析上述秦朝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在秦汉到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中,不管当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在二级和三级,还是四级、五级之间往复交替,县都是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且数目变动不大,大致都在一千个以上。同时,历代封建王朝都通过设置职能性官员来分解地方高级行政组织的职权,但县级行政却始终集赋税、司法、治安、教化于一体,全能而完签,并且县的建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地区间差别较大,国家大事千头万绪,单单依靠一个人或一个权力核心,是难以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的。县级政府是封建国家的基础,职能齐备,担负着贯初执行朝廷的法规政令,向朝廷提供度支、物资及兵源任务,承搅着平赋役、听诉讼、兴教化、劝农桑、教孝道、签仿风俗、鼓励节俭、祈神祭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切具体事务。封建中央政府通过县级政府这些国家结构中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与治理,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县级地方行政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1-03-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仪式,进入阶级社会后改造成体现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西周初,实行礼制,礼成为国家运转的大法。按照儒家思想,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与法的关系形成“本”与“用”的关系。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

——摘编自冯玉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规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的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正公开,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汉代“礼”的功能的变化,并简析汉代礼法关系变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6 .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本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二   王安石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真主编《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理财思想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1-01-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外)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创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命,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多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况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2021-10-2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摘编自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大众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奇妙新体验。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方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资源超过140TB(1TB=1024GB)。

——摘编自何雅君、温晓《“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八大之后公共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21-04-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9 .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它留下的历史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初年,中国北方在长期战乱之后,户口迁徙,农田荒芜,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为此,北魏实行均田制,规定除桑田外,一般耕地都属于国家所有,归国家分配。每一丁男女在及丁年龄内可授露田40亩,备耕田40或60亩,每一丁男另授桑田20亩,子孙可以承袭,具有永业性质。凡拥有奴婢者,比照授田,奴婢出卖后,所授之田归还政府;每户授田可拥牛四头,每头牛另授露田30亩,备耕田30亩,牛死或出卖时还田于官府。北齐、北周、隋、唐都沿用均田制,具体办法有所变更。

——摘编自何跃青《中国政治演进》等

材料二:北魏王朝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中第一个修筑长城的。北魏明元帝和太武帝统治时期,北魏对柔然发动了几次大的攻势之后,明元帝泰常“八年春,筑长城,……北魏长城在山峦地带是随山脉的走势修建在山脊和分水岭之上,以占据有利的地形;在草原、沙漠及戈壁滩上,根据地理形势和防御的需要做适当的调整。与六镇防线建设同时,北魏逐步推进了汉化改革,从邻近塞北的平城迁都洛阳。

——摘编自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北魏长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魏均田制的特点,并分析均田制实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北魏长城的修筑经验及其作用。
10 .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