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近代史上的文字改革运动,从晚清时期就开始了。从运动的整体情形看,它实际包含四项内容:施行汉语拼音、使用简化字、写白话文、推广普通话。四项中的每一项,又可以单独构成一场运动,四项内容在实际运动中往往结合在一起。运动大体以辛亥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文字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在文学革命的框架内,借着五四运动的强大气流,迅速升腾为席卷全社会的潮流。“五四”后的文字改革运动,不但得到了北洋及国民政府的认可,而且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与弘扬。整场文字改革运动,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书同文、语同音”的目标。文字改革运动将汉字改造成为了一套科学符号,使其真正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掌握,堪称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大盛事。

——摘编自李洪岩《浅议近代的文字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被打破,频繁的战争引发了疫病流行频率的增高。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方卫生知识以及公共卫生观念也逐步引入中国。甲午战后,面对“华界”的肮脏与“租界”的整洁,清政府的部分地方官员开始逐步效法“租界”,建立起早期公共卫生防疫制度。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属于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科掌核办理防疫卫生、设置病院以及检查医药等事宜。卫生科下设三科:保健科、检疫科、方术科。保健科负责检查清洁河川道路、饮食物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项;检疫科负责免疫、检疫疫病以及预防疫病等事项;方术科负责病院的管理、药品生产及营业、医生和稳婆的考验等。1906年,清政府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升格为卫生司。自此,清代全国范围内的卫生防疫制度逐步确立。

——摘编自罗小林等《清代卫生防疫制度考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卫生防疫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防疫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世宗,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自幼习诗书,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金世宗即位之初,时局极不稳定。世宗以海陵王为鉴,调整纠正海陵王之失。在用人上不论是女真宗室贵族,还是汉人、渤海人等,只要有才能,一视同仁,予以任用。将被征南侵的军士放免还家,又派使臣与宋和谈。五年(1165年)正月,双方正式议和,史称“隆兴和议”。媾和以后,双方三十余年无大战争。与宋和议后,金朝恢复和增设了与南宋、西夏的榷场。金世宗务施宽政,虚心纳谏,屡次下诏内外大小职官上书直言。世宗还利用、吸收汉文化以提高女真民族的文化水平,以女真大、小字译儒家经史,颁行之。在京师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府学,择猛安谋克子弟为学生入学学习。十三年,开设女真进士科,以策、诗取士。金代以农为本,世宗采取措施以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诏复各地流民还乡,官给以田。地狭处,则将召辑的流民,安置于他乡种田。弛放牧地,令民开垦。同时蠲免苛捐杂税,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世宗大定年间,由于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仓廪有余,人民生活较为安定,文化也昌盛起来,故被后人誉为金朝的“小尧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金世宗被后人誉为“小尧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金世宗的历史功绩。
2021-06-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迄1905年,清廷最高统治者痛定思痛,决意变法。19017月,清政府宣布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和练兵处、财政处5个中央机构,撤除地方和中央的闲散衙门。1905年前后,立宪国日本战胜君主国俄国的消息传来,慈禧太后震惊之余,“如梦初觉,知二十世纪中,无复专制政体容足之余地”,退决心仿行宪政,并于19069月下谕宣示预备立宪要先行厘定官制。190811月,溥仪继位,由其父载沣担任摄政王,主持国政,积极筹备立宪。原有之内阁、军机处、会议政务处、宪政编查馆、吏部、中书科、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批本处等衙门一律裁撒。组建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名,其中皇族5名。当时即有人预言:“窃恐内闾甫成立,而推翻之动机已伏矣。”果然,不到半年,武昌首义爆发。

——摘编自李志茗《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行政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韶(10301081年),北宋名将。宋神宗曾派王韶对西北地区进行治理。熙宁三年(1070),王韶向朝廷建议在秦州成纪至渭源的沿渭水一带地区招募弓箭手营田,用所收物产来辅佐军费,被朝廷采纳。到了熙宁五年初,营田已取得了开闲田百顷的初步成效。熙宁三年(,王韶建议在秦凤路边缘地区设置市易司,将蕃汉贸易的部分利益收归朝廷,“借官钱为本,稍笼商贾之利,即一岁之入亦不下一二十万贯”。这一提议在朝廷内外引起了争议,由于王安石的支持,宋神宗最终采纳了王韶的建议,在古渭寨设置了市易司。熙宁七年二月,王韶言:“通远军自置市易司以来,收本息钱五十七万余缗,乞下三司根磨,推奖官吏”。熙宁五年五月,王韶建议在通远军设置蕃学,以汉法教育蕃酋子弟;熙宁八年,“知河州鲜于师中乞置蕃学,教蕃酋子弟,购地十顷,岁给钱千缗,增解进士为五人额。从之”。王韶对西北地区的开拓经营,对北宋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当今的边疆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编自王连旗《论王韶对西北地区的开拓经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韶治理西北地区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韶治理西北地区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刚刚成立,文字改革便作为一件大事摆在中央面前。从194910月到195410月,先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中共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领导文字改革工作。文字改革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简化汉字、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和推行普通话,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经过反复研究磋商,195510月确定了《汉字简化方案》并开始分批推行。1958211日,《汉语拼音方案》经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开始在全国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让语言文字的发展在“书同文”的基础上,向“语同音”迈出了重要一步。由于有了简单、实用的汉语拼音,扫盲和推广普通话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黄加佳《新中国汉字简化过程揭秘》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文字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文字改革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史之乱冲击了公私兼营的盐业宽松政策,导致“纲目大坏,王赋所入无几”。之后,朝廷采用食盐专卖法筹集到了军费,但机构臃肿、管理成本增加、官吏假公济私等弊端凸显。760年刘晏出任盐铁转运使,实施新的榷盐法:鼓励民间盐业生产并加强监管;采取“借商销盐”之法,允许盐商参与食盐销售,将盐政官员从运销事务中解脱出来;精简盐政机构,建立独立的盐业产销系统;创行常平盐制,“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新法实施后不久,“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盐税也占到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一半。刘晏盐法改革尊重价值规律,引入商业竞争机制,这对后世有借鉴意义。

——据刘玉峰《唐朝刘晏盐法改革评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刘晏盐法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市县分治的行政区划体制,城市管工业,农村地区管农业,城市和农村地区不能进行直接的经济联系,彼此孤立发展,城乡分割十分严重。1982年和1999年,中共中央先后发布《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和《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号召地方积极试行地市合并、撤地改市等调整模式,推行市领导县体制改革,直至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行。实施市领导县体制改革,确立了地级市在省和县之间的一级政区与政权地位,改变了中国的行政层级结构,在当时的环境下,市领导县体制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仅培育了一批中心城市,还促进了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摘编自张可云、李晨《新中国70年行政区划调整的历程、特征与展望》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方行政区域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中央致力于地方行政区域改革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社会矛盾尖锐。唐武宗针对唐后期复杂的形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改革。唐武宗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为相,整顿吏治,裁汰冗员。武宗虽为宦官所拥立,但后来采取措施收归宦官仇士良所掌握的禁军权,并下诏禁止宦官插手干预外廷政事。武宗怀柔河朔三镇,平定了河东地区泽潞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842年,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844年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因武宗年号“会昌”,这一时期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摘编自王洪明《唐武宗与会昌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武宗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武宗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要考察日本的农地改革,应追溯至明治初期的地税改革。这次地税改革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发展近代农业奠定了基础。然而,地税改革并不彻底,农村留下了大量寄生地主阶级。封建地主经济下的农村贫困化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社会根源之一。二战后,美国政府利用其单独占领日本的得天独厚优势,监督日本进行了最为彻底的农地改革。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与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作切割,同时维护政权稳定,急于摆脱经济困境,改善民生,认识到必须把农地改革作为当前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使命。

农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以两年为期,征购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地,在村地主超过1町步的土地(北海道4町步);第二,转卖给佃农和有能力的经营者;第三,组成农委会,地主、自耕农、佃农各3人,曾经参与过战后民主化改革的学者有泽广纪认为:农地改革和地主制的消灭,不仅对农村社会而且对整个日本政治、经济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使“农民运动几乎无从发生,保守的农村得以安定”。以战前最高(19331935年)为基准,1950年农业生产总指教是97.5,农地改革完成后,1952年农业生产总指数达到111,较战前最高增长11%,较1950年增长13.85%。正是在农业经济的恢复支持下,日本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并一举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达几十年之久。

——摘编自刘锐《战后日本农地改革(19461950)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农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农地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1-04-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