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以后,英国工党政府掀起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这些国有企业在制度上没有利润目标,经营责任不明确,再加上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的行政干预过多等,导致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十分低下。这直接导致工党推行的国有化政策逐步失去了公众的支持。1979年,保中党在大选中获胜,开始了大规模的非国有化运动。国有企业向社会转让股权后,政府不再以所有者身份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了防止出现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英国政府除了宏观调控以外,还保留了对垄断性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社会性管理的权利,设置“垄断与兼并委员会”对拥有垄断地位的大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企业还设置了“特别股”,使政府对该企业的某些重大决策拥有特别否决权。同时,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电信业从1983年开始先实行“两家垄断政策”改革,1991年开始又允许其他新公司竞争。英国经济在90年代走出滞胀的困境,进入了良性经济增长期,政府的财政状况根本好转。

——摘编自沈晓梅《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国企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2022-05-02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4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性警悟,晓书史”,真宗“阅天下封奏”,凡有疑难,她都能援引此前事例、制度答对,“益为帝倚信”。真宗驾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仁宗十二岁即位,太后“称制凡十一年”,先后提拔了王曾、吕夷简、鲁宗道等贤臣,能够虚心接受这些人的进谏。称制期间,太后也曾借口仁宗年幼,试图“欲独受群臣朝”,但终因大臣“力陈其不可”而作罢;与仁宗同往慈孝寺时,她曾让自己车驾走在仁宗前面,但当鲁宗道指出“(妇人)在家从父,嫁从夫,夫殁从子”后,她也欣然接受。唯有临死前,她“服天子衮冕(服饰)”谒太庙,群臣勉强依从。但太后终不愿意辜负真宗对她的恩遇,当有人献媚太后,呈上《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后人评论,章献明肃太后“有吕(雉)武(则天)之才,无吕武之恶”。

——摘编自脱脱《宋史·后妃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章献明肃太后能够临朝称制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献明肃太后没有像吕雉、武则天那样建立个人专制统治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5月30日——选修选做类主观题型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司制度历史悠久,土司虽然接受中央王朝册封的官爵名号,但实际上属于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明清两朝,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大小土司拥兵自重,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改土归流”因此被统治者提上议程。改土归流始于明初,大规模推行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完成于清末。明成祖在平定贵州土司叛乱后,在黔地设立贵州承宣布政司,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府和乌撒府划归贵州,原属湖南的六卫及原属广西的红水河以北之地亦划归贵州,建立行省。永乐十八年(1420),政府强制土司弟子入学接受儒家教有,教授四书五经,发展土司儒学。雍正时期,政府废除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令,大量汉民进入湖广地区,与当地的土民、苗民进行商业、农业互通;同时通过大规模的西南移民政策,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儒释道文化带入黔东南,从而促进了贵州及西南地区的发展。

——摘编自王勇《试论土司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宋的粮食仓储包括正仓、义仓、常平仓和社仓四种。正仓亦称官仓和省仓。正仓一般设在京城、各重要转输地点和边境驻军地区。正仓积谷数量很大,北宋京城正仓年积谷最多时达700万石。宋太祖乾德元年(963),令各州县开始设置义仓,直至1094年,中间历经五次设置和废止,此后未再废止,南宋时则一直存在。常平仓的设置比较广泛且经营规模甚大。1006年,在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等路皆立常平仓;1020年,荆湖、川陕、广南各路皆置常平仓。1021年,各路总籴数183万余斛。为了赡养州县郭内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仁宗嘉祐二年(1057),诏天下置广惠仓。原来没人绝户田皆由官府出售,后来枢密使韩琦建议,请留勿卖,募人耕种,收租谷另置仓储存,用以救济经常性的老幼残疾贫苦无依者。社仓多由民间劝输并由民间管理,接受地方官吏的监督协助。义仓多为官办,随同王赋输纳,不由劝捐。由于人口剧增,且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部门流失等原因,粮食在局部地区经常出现危机。例如北宋仁宗时朝廷每年要从江南等地买米200万石。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粮仓设置的特点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政府重视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2022-04-26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是对于55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971年,日本政府实施《中老年等群体雇佣促进特别措施法》,明确了推进延迟退休到60岁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增速减缓以及社保财政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在1986年对《特别措施法》进行修改,更名为《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以下简称《安定法》),开始规定企业需要努力实现雇佣到60岁的义务。1994年,为了与退休年龄提高形成有效地街接,日本政府进行了《安定法》的修改,明确规定了企业有雇佣员工到60岁退休的义务,并从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以1994年《安定法》的修改为标志,日本第一次的法定延迟退休政策得以确立。

——摘编自丁英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2022-04-23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51994年,科技体制改革进入调整和创新阶段。国家先后出台了《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技术交易的法规。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其中规定了科技事业的基本方针,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科学技术经费的投入占比,建立高新区并实行优惠政策、发展技术市场,这从根本上明确了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为中国科技法制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科技管理机制的改革释放了全国各类科研院所的科研动力,科技拨款制度的改革刺激了科技创造的源动力,科技人员管理改革激发了研发主体的创造力。此外,科技服务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并在全国扩张,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摘编自姜江《新中国成立70年科技服务业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5-1994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5-1994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中期,“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在仁宗皇帝的急切催促下,范仲淹等人拟定的改革方案很快颁布施行,即庆历新政。范仲淹等人在改革中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等十项措施,前五项措施主要是针对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官僚队伍,从教育培养到科举选拔,从考核升迁到整治贪腐,从推荐有才能的人到平均公田养廉,后三条重点是促进农业生产,颁布一套考核官员、奖励农民的配套制度。关于精贡举这一项,范仲淹提出地方一级考试,不用把考生的姓名密封起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方便考官知道考生是谁,从而对他以往的履历、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范仲淹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庆历新政历时一年多,政令接二连三的颁布,大大超出了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范仲淹改革的关键点是靠人治来推行,想靠几位贤明的君主,仁人志士来革除社会弊病。庆历五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摘编自王娜《关于庆历新政失败原因再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庆历新政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寇难(安史之乱)以来,函、陕凋残”,漕运五百里运输线上,“编户仅千余,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栈车挽漕,亦不易求,于无人之境,难以兴此劳人之运”;“河、汴不复穿治,泥沙沉积,河床淤塞;戍卒久绝,县吏空拳,舟行所经,寇亦能往”;“淮阴至蒲坂三千里,屯戍相望。挽漕所至,船到便留,即非单车使者折简书所能制”。

——摘编自《旧唐书刘晏传》

材料二   自刘晏漕运改革后“江湖米来,京师三辅百姓即顿减徭赋”;“东都残毁,百无一存。米运流通,饥人皆附,村落邑廛,从此滋多”;“诸将在边者,诸戎侵败王略者,闻帝乡军食丰衍,令夷夏震耀”;“舟车既通,商贾往来,百货杂集,航海梯山,渐追‘贞观、永徽之盛’”。

——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诗人岑参歌颂刘晏:“刘公领舟楫,汴水扬波澜;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通。”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安史之乱后漕运面临的困难。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对刘晏漕运改革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地方体委为主导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国家体委成立了训练竞赛六司,开始优先发展竞技体育,通过加大竞技体育财政投入等方式,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1986年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元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草案的总方针是“推动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于此次改革存在不完整与不健全性,国家体委于1993年制定《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体育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首次提出要将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在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体育改革,重点围绕政府、协会、竞赛等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其效益正逐渐对全民健康产生影响。

——摘编自穆文浩《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回溯与构想》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解放区的教育接管工作,先以中心小学为重点,改造学校行政,调整行政干部,新配备的校长、教导主任绝大多数从北京各校有威望的教职员中选拔,老解放区的干部只占极小部分。新解放区小学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自治,废除了过去法西斯化的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方面,取消了党义等反动课程,高小增加了政治常识。加强了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开展了好儿童运动,提出爱国家、爱人民、好劳动、好学习、尊师长、守纪律等口号。师资方面,撤换了个别反动教员,安排一般教员继续工作,并通过个别谈话、暑期学习会等形式对大多数教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启蒙,还安排老区教员以谦虚、谨慎、诚恳、朴素、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去影响新区教师。此外,还通过增加免费学额、举办识字班等措施来吸收和照顾贫苦家庭子女入学,如冀中十专区,经过整顿和改造,入学儿童已达二十万

——摘编自中央档案馆编《共和国雏形——华北人民政府》


(1)根据材料,概括华北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小学教育改造工作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华北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小学教育改造工作的影响。
2022-04-08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