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98410月以后,党和国家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中,继续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重点。在劳动制度改革方面,针对以“固定工”制度为特征的“铁饭碗”现象,开始进行根本性的内容是:国营企业凡新招职工必须在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取消“子女顶替”和从内部招收职工子女的做法;新招职工与企业按照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对于违纪职工,经教育和行政处分无效后,企业可按有关规定辞退。同时实行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和职工待业保险制度。

——摘编自杨忠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劳动制度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析20世纪80年代劳动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2-01-2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农村改革从小岗村开始,“包产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令小岗村“一年越过温饱线”,但“20年没过富裕坎”。多年后的今天,小岗村又在进行着一场自发的土地经营变革。1987年,政府在一些试验区试行土地流转。2001 年,18号文件出台,是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若干规定。2002 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提出了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三个原则,并规定流转主体是承包户,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户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规定,农村土地流转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随着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和服务功能的逐步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行为逐步趋于规范,一是由过去以农户间、业主与农户间的自发流转为主向当前的政府和市场引导与自发并重的自主流转转变;二是由过去无偿代耕向按市场规律的有偿流转转变;三是由过去依靠口头协议的不规范流转向签订书面协议的规范流转转变。

——据张曙光《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2022-01-1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综合卷(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材料   1944年的《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20世纪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法令,为现代英国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该法案改革了英国教育系统。政府设置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当局,教育大臣领导各个地方教育当局,确保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管理机构从315个减至146个,提高了行政效率。

《巴特勒教育法》最重要的规定是普及免费中等教育,此外,用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三个连续的阶段代替以往只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分,根据年龄、能力和才能使不同学生进入文法学校、技术学校和现代中学。实际上三种类型的学校不完全均衡,有的地方只形成文法和现代中学的两分法,技术学校数量较少且发展缓慢。学生通过考试制度的选拔,被分往不同类型的中学,各类型中学入学比例存在差异,声望地位也相差甚远,这些使《巴特勒教育法》具有争议。

——摘编自北师大出版社《中外教育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特勒教育法》颁布的背景。
(2)简评《巴特勒教育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计划经济下并无“市场主体退出”的需要,因此我国长期缺乏统一的破产立法。1985年,国务院在沈阳等地开始破产制度的试点工作。次年,长期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的沈阳防爆器材厂成为全国首家正式破产的国有企业。同年年底,《企业破产法(试行)》颁布,但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难以全面回应实践需求。2006年,经过二十多年的积淀,从立法体例、结构到内容都充分反映世界破产法最新理念的、为市场经济量身定做的《企业破产法》得以通过。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对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进行了系统全面规定,并开通“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综合平台”。

——摘编自张玉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破产制度建立健全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破产制度建立健全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财税主权受到侵犯,同时内部地方战争的冲击破坏了原有财税管理体制。在此情况下,清廷参照西方财税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内容包括:中央地方各级财税管理机构的改革;引进西方近代财政预算制度,彻底清查地方财政状况,编制全国财政预算案,集中财权于中央;整顿旧税,开征新税,进行国地税、海关税等划分的筹划;银行的设立,币制的改革,近代审计制度的筹划等等。总之,清末财税改革是一次规模宏大、内容广泛的改革,民国政府进行的多项财税制度改革都可以追溯到清末财税改革期间,中国政府从此开始改变了比较落后的中世纪财税制度。

——摘编自王刚《清末财税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财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财税改革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3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中期以后,由江淮至长安的漕运废弛阻塞,造成关中粮食困难,饥荒四伏,粮价暴涨。公元764年,朝廷任命刘晏接办漕运。刘晏上任后,首先组织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师的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他还改直法为段运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为此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他创立漕运奖励制度,“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漕运改革后,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一百一十万石,解决了粮荒还有所储备。

——摘编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漕运改革的作用。
2021-11-0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规定“奏销钱粮米石,物价工料,必须详查核实,开造清册具奏,毋得虚开浮估”。随后命亲信怡亲王、隆科多等四大臣主事,下辖左右两司,设满汉郎中各二员,员外郎各二员,主事各二员,笔帖式十员。“凡一切钱粮奏销事务,均由会考府审核”。会考府可批复审查新案件,也可对积年旧案,调取有关档案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查核。会考府不隶属于任何部门,也非部院管辖,独自承担案件审查,即使如怡亲王允祥所辖户部、允禩所管工部,也会不时被会考府抽查。办案时直接受命于皇帝,亦可直接上呈奏本或请旨,在往来函件行文上均属平行文,其中不乏对所查部门的批评指责之词。雍正三年八月,皇帝上谕:“会考府本属有益,但恐设立日久,多一衙门即多一事端……着将会考府停止。”

——摘编自张建斌《雍正朝经济审查机构:会考府》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朝会考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朝设置会考府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7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有人对此前国民政府颁布的新盐法是否适合于非常时期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鉴于国难日重,且各国经济政策亦多由自由趋向统制,故对新盐法的施行,“尚应妥慎研究,不宜轻于尝试”。他们极力宣扬专卖制度的优点,认为其不仅具有突出的财政收入职能,而且具有优良的经济及社会政策功能。嗣后财政部对于盐政改革问题,转而倾向于实行专卖政策。1942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盐业专卖制度,盐业专卖制度使国民政府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而作为经济统制的一部分,盐业专卖制度不仅有利于维持战时盐业生产,而且对调剂供销、控制盐价、防止垄断等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夏国祥《近代中国盐政改革思想初探》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实行盐业专卖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实行盐业专卖制度的意义。
2021-11-07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6年,为动员农民支援北伐,国民党规定“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统称“二五减租”。1927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佃农保护法》,规定“佃农缴租不得超过租地收获百分之四十,对地主额外苛例一概取消,对所耕土地有永佃权”。但只浙江省真正实行,后因“二五减租"幅度较大,地主强烈反对,减租旋即停止;复兴农业是政府响亮口号,救济农村金融,减免农产品税,对进口粮食征税;政府设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水利委员会和农业实验所等,开办农业推广区、兴修水利工程、指导农业生产。其目的除发展经济,也为了消除中共土地革命影响。但国民政府未能完全掌控农村政权,地方基层管治依赖地主豪绅,施政收效甚微,农民积极性受压制。30年代后,农民难以生存。

——摘编自《民国“黄金十年”之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黄金十年”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二五减租”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1-12-2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宝祐四年(1256年),吴潜受命沿海制置使,判庆元府。当其时,蒙古沿南宋过境陆续建立起一批进攻据点。为此朝廷多次下令措置、防遏海道。……海水军于绍兴二年(1132年)随沿海制置司设立而置,至吴潜制明州时,水军新旧总额为六千人,但常阙数百人,实际所管之兵仅五千人。水军衣粮皆由庆元府供给,券钱则分为二,新军二千人由庆元府给饷,旧军四千人则由通判厅支给。吴潜上任后招镇军额,事权归一。同时在定海水军之内……一层防线,加强防御警备。吴潜还于宝祐五年创义船法,令三郡所部县邑选各乡有财力者以主团结,并添置干办公事三员分莅其事。义船法行后,有效地动员了民力加入沿海防御体系当中,并借此举加强对沿海民船的管控。吴潜沿海制置三年有余,朝廷评价其“郡纲振饬,海道肃清”、“备竭勤劳”。

——摘编自朱文慧《御寇与弭盗:吴潜任职沿海制置使与晚宋海防困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潜海防措施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潜海防措施实施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