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2 道试题
1 . 【史学的价值与功用】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认为,历史是人类进入文明以后诞生较早的一门学科。在古代中国,夏商时期即有“巫史”;在古希腊,从希罗多德著《希波战争史》,即开创了如实记述客观历史的西方史学传统。进入现代以来,一方面是由于更加优越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历史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繁荣,成果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史学的价值与功用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普遍质疑。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有人认为,历史毫无意义,认为历史不能教给我们什么,而且认为浩瀚无垠的过去只不过是错误的一再重演,而未来注定要上演一出更大规模的错误悲剧,是可能的吗?


请围绕“史学的价值与功用”,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19——20世纪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3-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八市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周礼》记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史料二

图中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着重标出了9支军队的驻地、军队番号、防区界线、军事设施和行动路线。图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驻军的指挥中心。指挥城堡后面注有“甲钩”“甲英”的地方是军队武器、粮草的集聚地。

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驻军图》

史料三《晋书·裴秀传》记载,裴秀曾提出制图六体:一为“分率”(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道路距离),四为“高下”(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坡度起伏),六为“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材料二   传说大禹铸九鼎,鼎上即有九州地图,称《山海图》。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初步具有比例的概念,地图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种类为军事图和各国各地区图。

汉代的地图种类更多,出现了地形图、城市图、宫殿图等,涉及的地域也扩大到汉朝周边。

西晋裴秀提出了“制图六体”的理论,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图集。

隋唐时期的地图有了等高线的概念,有的还附有文字,记载了户口、赋税、山川等,形成了全国性的图经或图志,并成为朝廷制定和实施政令的依据。

南宋时期,印刷地图出现。

明代的地图《广舆图》开创了系统地使用图例和“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并经印刷而大量发行。

宋代至明代,各类航海图也相继出现。

明末时期,西方传教士将投影法、经纬度测量法带入中国。清朝政府在传教士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定,绘制了《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舆图》,标志着中国传统制图技术达到顶峰。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届高三2月入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亚历山大的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人物及著作评价
美国军事史学家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没有亚历山大的天才,希腊人就不可能征服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对突击骑兵的出色运用,对征服行动所依靠的战术成功做出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贡献
英国古典学家保罗·卡特利奇《亚历山大大帝:寻找新的历史》他是历史上播种能力最强的人之一。希腊文化通过视觉、文字等形式向非希腊地区传播已经有好几百年了…亚历山大加速了它的传播,并且使之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使得这种传播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
中国学者李春元《外国历史名人传》亚历山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亚历山大并不是“超人”,不应该将其理想化。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远征东方的胜利,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是当时的时势造成的
A.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4 . “泰半之赋”。据史料记载,秦朝收取“泰半之赋”,对此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

材料一   (农民)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注:①孙翊刚对“泰半”的理解是2/3。

材料二   (秦代)口赋则远比田租要重,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

——王新龙《大秦王朝》

材料三   里耶秦简


“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

材料四   总舆田(应纳税土地)数5295亩,除以总税田(应缴田租)数451亩,为11.73倍,若总税田数为441亩,则为12倍。这两个数据都可以作为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的实际田租税率为“十二税一”的佐证。

——刘三解《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


(1)就研究秦朝收取“泰半之赋”而言,上述四则材料哪些是第一手史料?哪些是第二手史料?
(2)根据材料一,秦朝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哪些?对比材料一、二,两位学者对“泰半之赋”中的“赋”的理解有何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收取“泰半之赋”的说法是否成立?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小唐同学在查阅湖南《嘉乐县志》、《安乡县志》发现,两县志对咸丰年间太平军的活动记录极为详尽,而戊戌年的记载却未提及维新运动一字,从而得出维新运动在农村地区影响较小的历史解释。你对此研究的判断是(       
A.采用了学界公认的二重证据法B.未充分关注史事特定的时空框架
C.运用了唯物史观探究历史本质D.未充分关注到记述者的主观意图
2024-03-13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命令陕甘总督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据移民王世昌讲述,到达乌鲁木齐后,“伐木采煤,养育鸡豚,渐成村落,与内地无异”。到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这最适合用来说明(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A.阐述历史事件必须运用时空观念B.历史资料的多元性加深史实认知
C.历史文献通常以统治者活动为主D.史书记载和口述历史带有主观性
2024-03-13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邦瞻,字德远,其父陈旦乃嘉靖贡生,博览经学秦汉之书,精研天人性命之学。陈邦瞻自小聪颖,十岁能文,深得父亲钟爱,“周旋膝下,博览群书”。入仕之后,他居官清廉,并在应天府沈越倡议下,受邀在《宋史》《宋元资治通鉴》的基础上编纂《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在《宋史纪事本末·叙》中指出:“世变未及则治不得不相为因,善因者,鉴其所以得与其所以失。”他在撰《宋史纪事本末》时,写有4条论赞,从政治、军事策略等方面探讨宋代衰亡的原因。在论述王权更迭时,陈邦瞻指出周的衰亡与秦的崛起是“因其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不是传统的天命观、五行论。陈邦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观点鲜明、直抒己见,如说蔡京的奸诈,“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匍匐叩头,无复廉耻”。

——摘编自郑彩云《陈邦瞻史学成就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邦瞻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邦瞻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
2024-03-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表明(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B.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C.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D.历史研究随史料丰富而不断深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竞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

——班固《汉书·匈奴传》

初,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帝见(昭君)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能确认的昭君出塞这一史实的有关信息,并据此指出利用文史料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