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日关系虽有所发展,但两国间的安全困境却随着中国的实力的增长、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和美日双边军事同盟的重新定义而变得愈发难解。这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当对安全的焦虑强烈到一定程度时,即使较高水平的经济相互依存和相关国际机制的存在也不可能保证和平”该材料反映了
A.安全焦虑使中日之间不可能实现长久和平
B.两国间的安全困境决定了两国的外交走向
C.新时期中日两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D.各种现实问题制约着两国关系的继续发展
2019-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21世纪初我国确定了周边安全战略的基本架构可以用"稳定两翼,强固后背,经略东南,斗而不破,打牢依托"来勾画。对于这一框架理解正确的是
A.稳定两翼就是稳住东翼朝鲜和西翼巴基斯坦
B.强固后背的意思是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
C.经略东南的意思是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D.斗而不破就是从全球利益角度构建中美关系
2019-01-1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宣布的和平方案基本原则是,“任何民族都应得到民族发展的完全自由”。为了应对俄国革命政府的外交宣传战,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发表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十四点演说主要体现了威尔逊的四大原则:没有胜利的和平;民主的胜利;民族自决权和领土完整;建立国际维和组织与集体安全原则。威尔逊十四点演说发表之后,时人就开始把其称为“威尔逊主义”。1919年2月,日本东京某报以讥讽的口吻评论说,“威尔逊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一切民族国家都实行人道与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并通过国际联盟计划来实现,而美国的国防安全也因此得到完善”。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威尔逊主义已名扬全世界。正如威尔逊本人所预感的那样,他的理想主义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热气球,终究逃脱不了爆炸破灭的宿命。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知识界在巴黎和会前夕对威尔逊主义的“神化”,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摘编自马建标《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依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73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1858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家眷’。他担心的是: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将‘何以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防范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B.尚未有近代国际意识
C.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5年后,中国报刊杂志中“国民外交”一词增多。如“国民为外交之主体”,“扫除其所谓专制的朝廷外交之误想,一变而为立宪的国民之外交”等。“国民外交”的流行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A.政府外交逐渐转向被动B.近代国际观念深入发展
C.形成反帝反封建的潮流D.传统外交观念开始动摇
2017-06-03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起。这说明当时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