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职位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平等竞争,择优录用。这反映出该制度(     
A.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B.扩大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
C.受到两党或多党政治制度的影响D.赋予移民和妇女公平竞争的权利
2022-12-30更新 | 297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
A.提升用人取士信度B.提高基层官员地位
C.选才标准开始变化D.推动词曲文学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变以后,下诏废各省学校,然民间私立者,尚纷纷可见,亦由民智已开,不可遏制。”梁启超将教育制度改革提到变法的根本高度,也不能不说是维新派的远见卓识。早期革命派通过集合演讲、文字宣传等“社会教育”的形式向属于“下等社会”和“中等社会”的广大人民宣传其革命思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清末旧教育进行改革,并从7月开始重新规划学校系统。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清末的教育宗旨中,“忠君”与共和不符,“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应予以废除,代之以“培养公民道德”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9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至此,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初步确立。

——摘编自李韧青《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教育变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至民国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020-12-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6月压轴历史试题(2)
4 . 有学者说,盛唐的文士主要通过在科举中求仕、边塞当幕僚等方式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而宋代的科举活动再度扩大,文士阶层在科举中流动,在频繁升降的官场中不断浮沉,形成了全国性人才大流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重文轻武政策推行B.儒家学派的焕然新生
C.阶层流动性的增强D.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来,有学者以“传统与西潮:清朝末年的新教育”为题发表评论:“自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封建式的旧教育,已不能适应变迁的社会,中国似乎必须借助教育来寻找富强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革中的晚清教育

时间成果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相继设立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
19世纪60年代始全国各地相继建立福州船政堂13所军事学堂
1872年起清政府分四批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出国留学的教育模式
1898年光绪帝颁布上谕,将各省书院改建为学堂
1901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为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1903年张之洞等奏拟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渝其知识,炼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
1905年8月清廷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决定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课考试亦停办
1906年清廷正式成立学部,开始有了统辖全国教育行政的正式机关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清末教育变革中“传统与西潮”关系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1-27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共同体2021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为山东济宁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上的“曾母投杼图”,其中出现了斜织机的型制。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反映孟母教子的“子不学,断机杼”的片段。据此可知
A.孟母教子的传说在历史上真实存在B.家庭教育受到古代社会重视
C.战国时期纺织技术对后世影响深远D.中国古代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7 .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2020-11-21更新 | 75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国家大多规定: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得参加竞选和兼为议员。该规定
A.消除了文官队伍的贪污腐败B.推动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C.降低了文官制度的权威地位D.导致了文官人数的膨胀
2020-11-19更新 | 44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独具特色的文官政治得以确立。这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经济结构上,传统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通的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得以确立。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宋太祖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右文”、“重文”的价值取向,制定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为后继者以“祖宗家法”的形式继承下来。这种“以儒立国”的政治格局,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重式轻文的风尚,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蓬勃发展和完善,使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官僚机构,促使官僚集团的结构由贵族士族型向文人学士型转变,以科举起家的官僚取代士家大族成为社会新贵,把文人政治推向了极致。此外,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也经常的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当政的帕默斯顿内阁被迫允诺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蒙,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提出了四项建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英国文官制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复杂而又庞大,包括文官考试、任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待遇、晋升、调动、离职、退休、职位分类和管理机构等内容。其中,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

——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代文官政治与英国文官制度的不同点及联系。
2020-11-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03年底,京师大学堂选送39名学业优秀者赴日本、欧美留学,其中来自师范馆(师范系)的学生就占31名。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较为重视教育的发展B.日美欧师范教育最发达
C.近代教育体制完成了转型D.旧式私塾退出历史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