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真正属于“家天下”的事例,主要有两项:一为“皇位世袭制”;二为“皇族特权制”。皇位世袭制史称“皇统”。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行嫡长子继承制。如西汉有司请于文帝曰:“……子启最长,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文帝许之。启为太子,后即位为景帝。

“皇族特权制”……秦朝建立,李斯主张“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置诸侯不便”。刘邦……大封其子弟为九国,占去国土的大半。东汉史学家班固论曰:“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诸侯王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君国子民,拥有军、政大权。

材料2   说此制(三公九卿制)中有“公天下”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官僚制度——自秦朝以来,中央官吏不再行世卿世禄制度,而代之以官僚制度……

2)皇权的制衡制度……主要制衡方式有三种:一为太傅制度;二为廷议;三为法律……廷议也叫做朝议、朝会和大议等,是皇帝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定期集会议事的一种形式。所议有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救灾、战争等等,参加廷议的官吏有文有武,职位自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侯王、众卿、将军,下至大夫、博士、令长等……

3)诸卿的设置和执掌……

材料3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对于这一变化(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十分看重,给予了极高地评价。他在《封建论》一文中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1)根据材料1,请你给“皇位世袭制”和“皇族特权制”作简明扼要的定义。
(2)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汉开始的选官制度是如何体现“公天下”的。
(3)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材料2中提到的“朝议”制度?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积极作用。
2022-08-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高考术语及应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成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出生于今安徽的文翁来成都任蜀郡守,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汉书·循吏传》),遂将教育文化事业放在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大显,人才辈出,风气大变。“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书·循吏传》)

——摘编自袁庭栋《天府的记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文翁兴办教育的特点及其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中,要求“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事实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章程的颁布反映了清末教育
A.依法加强历史学科学习B.迎合半殖民地化的潮流
C.开始有了明确法律依据D.确定了近代教育的使命
2021-08-2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刘文辉主席(当时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兼西康省主席)有令:政府的房子若比学校好,县太爷就地正法”。如图为:1939年,西康省义敦县县长彭助在县政府门前。今天的我们据此进行解读,正确的有

①民国时期重视教育的现象存在   ②民国时期的清官出比皆是
③当时社会生活条件很差   ④对今天的官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1-08-1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5届高三第五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南洋公学历年留学经费(1898 -1904年)


注: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设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其中,1902年留学美国的经费仅1134. 98两,实际只是公学章宗元1人费用,其余费用1901年已预支。留日学生1899年1月、成行,而经费开支始于1898年。1905年公学改属商部管理后,公学期间派遣的留学生经费改由直辖部门支出,故不在统计之列。规元,也称豆规银、九八规元。近代上海通用的银两计算单位。


上表能够反映南洋公学派遣留学生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1-08-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教育变革,分批选派学生赴美留学。从1872年起分4年派遣,每年30名,留学期限15年;由候补刑部主事、曾任上海广方言馆总办的陈兰彬任主委员,容阂任副委员,负责管理学生。所选学生的地区分布为:广东8人、江苏2人、浙江8人、安徽4人、福建2人、山东1人;文化基础均为曾经读中国书数年,稍通中国文理,年10-16岁的聪慧幼童;家庭出身,除少数为买办商人的子弟外,大多数为普通人民的子弟。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学习各种西学。学生们到美国以后,便陆续考入各种专业学习。就可查知的91人而言,其专业分布的状况是:学法政的12人,学工科的17人,学矿学的6人,入中学的35人,入小学的21人;入中学而后义学法政者9人,入中小学而后又学工科者5人,学矿学者2人,学化学者1入。学社会科学者占40%;学自然科学者占60%。但是在学习西学的同时,“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张海鹏《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影响。
2021-05-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蒙学(小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义学、家塾等。私塾是塾师在自己家中设学教授,规模较小,学生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教师以学生所交的少量现金或财物作为办学费用,塾师的生活往往相当艰难,时常无下锅之米,但这些教书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为提高宋人的文化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家塾是官宦世家或富裕之家聘请老师教育其家族子弟的私学,如陆九渊、吕祖谦等人,都设有家塾教育家族子弟。宋代蒙学以识字、习文为主,同时也进行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由于蒙学设置相当普遍,城镇乡村处处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这对培养儿童道德素质和增长知识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游彪著《新编中国史: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蒙学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英国中世纪的学校大都由教堂和修道院创办,特权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将劳动视为丑恶的下等人所做的事情。15世纪末,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学校教育出现了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学校教学强调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重劳动教育在教育和德育中的作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期间,都铎王朝的统治者为实现国家强大重视科学技术,鼓励发明创造。18世纪中叶以来,工业技术的变革迫切需要劳动者掌握文化知识,接受教育训练,学校教育面向社会生产、面向自然科学的科学化趋势越来越明确。

——摘编自郝宏桂《论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改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19041月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癸卯学制共22个章程,不仅包含了各级各类学堂,使学堂环环相扣,级级递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癸卯学制”周详全面、灵活实用便于现实操作;中体西用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又使西学的合法性得到公认;学制系统与行政系统分开使分工与责权明确,便于学务的发展;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后来,更是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定为教育之宗旨。

——摘编自黄加文、曾绍东《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四   近代以来,中国学校教育仍是少数人的特权。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曾在《劳动教育问题》一文中指出:“民主的精神,……在教育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随着一战和经济危机的相继爆发,尤其是在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干型人才,生产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国民会议也于1931年规定:“各学校之训育应体察当地之社会情况,务使大多数学生皆有自立之能力,养成独立之生活技能”。

——摘编自刘京京《民国时期中学生生活研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中国劳动教育受到重视的原因。
2021-01-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后,受战败的刺激,国人东渡留学的热情高涨。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开启了留日教育的闸门,地方督抚率先派遣了留日学生。维新运动时期,留学生作为新的社会群体有了崭新的形象。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强调教育要传授中国传统之学,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之不足,这受到清政府的赞赏并广为刊布。后留学日本成为时代潮流,带动了晚清留学教育的风起云涌。在此后很短的时间内,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成为中国存亡绝续所仰赖的力量。

——摘编自刘晓琴《晚清民初留学生社会形象及其演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苏潮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一个突出的困难在于建设和管理人才奇缺。在中苏友好结盟的条件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一支强大的建设人才队伍,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尽管留苏潮经历了潮起潮落、起伏曲折,但它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各种专门人才。

——摘编自周尚文《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留学潮”的认识。
2020-12-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
课时54519361111
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
课时20884310

①注重传授西方文化知识②课程内容倾向于经世致用
③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④逐步向教育近代化发展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