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0 道试题
1 .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2-12-09更新 | 334次组卷 | 48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2022-12-05更新 | 891次组卷 | 17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2022-11-28更新 | 143次组卷 | 48卷引用:【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两类,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义。蒙古统治者认为汉人文学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义比较赞赏,于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和标准。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有利于(     
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B.稳定伦理道德秩序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消解各民族间矛盾
5 .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礼器B.农具C.食具D.兵器
2022-11-24更新 | 1220次组卷 | 75卷引用:吉林省舒兰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6世纪前后,在东南田地缺少人口稠密的地区,农民对于土地的利用具有了一种综合的和市场联系的多种经营性质。当时有人通过购买沿湖洼芜土地,因地势造为鱼塘和耕地,边角种植蔬菜,综合收入高过单独种植粮食的三倍。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有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种植业呈现多样化
C.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小农经济解体D.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学者认为,缔结《尼布楚条约》后,清朝和俄罗斯基本上是按照两国之间的条约或者章程以对等的方式进行的。除了重大的杀人、劫掠案件之外,两国互相移送对方罪犯给对方边境官员进行惩处。在涉及司法问题上,显示了尊重对方法律的对等精神。材料表明该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     
A.完善了清朝的刑事法律体制B.终结了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
C.带有一定的近代国际法精神D.解决了中俄的东段边界纠纷
2022-11-0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时期,私人经传讲学之风盛行,是官僚士大夫集团形成的一一个重要途径。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累世专攻经学的家族, 特点是世代相袭,父子相传。这一现象(     
A.激发起全社会崇经向学的风气B.推动了社会阶层逐步趋于固化
C.完善了凭才学入仕的选官制度D.使得儒学的正统地位日趋巩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韩非的说理文明切犀利,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如《备内》指出,大臣能够“劫君弑主”,经常是利用君主与妻儿的关系得逞的;《亡征》一篇 竟然把亡国的征兆分析出四十七种之多。这表明韩非子的主张(     
A.力图匡正崩坏的伦理秩序B.带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
C.宣扬以法治国的统治策略D.意在总结国家治乱的经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