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9 道试题
1 .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2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17-10-19更新 | 351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二2017-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主要反映了法家
A.主张重赏B.主张以德服人
C.主张“法治”D.主张选用贤能
4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认为秦灭周,得水德,尚黑,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遂成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材料本质上说明秦始皇
A.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
B.提倡君权神授的理论
C.信奉阴阳五行的学说
D.遵循以德治国的思想
17-18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分别是属于
A.儒家、法家、道家
B.道家、法家、儒家
C.墨家、道家、法家
D.儒家、道家、法家
6 . 学者评价战国某一学派时说“他们关心的是改革社会.......用武力统一国家家.......法律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017-10-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韩非子主张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他的这种思想
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②与当今“以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③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④强调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 .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②分封制逐渐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逐渐由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