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2 . 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

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④先王之政不需改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 . 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C.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
D.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该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17-08-28更新 | 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
A.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
B.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
C.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
D.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
2017-06-04更新 | 536次组卷 | 22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思想
A.是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B.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
C.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D.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7 . 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
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C.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
2017-02-24更新 | 213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B.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2017-02-17更新 | 24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先秦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A.无为而治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