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周公形象的变迁

材料:

周朝禽匪(现存的青铜器)铭文载:(成)王伐(盖)侯(意指东征),周公谋(出谋划策)。
战国《孟子》:“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汉朝贾谊在《新书·礼容下》:“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意两则史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西汉不同时期周公形象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西汉时期,周公地位变化的影响。
2024-04-18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指出图四的史料类型,并简要分析一下它的史料价值,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2022-02-1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画像中的孔子
观察以下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画家所绘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问题
(1)这三幅画像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这些画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反映出后人对孔子的历史记忆有何共同之处?
(3)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画像的史料价值?
2019-11-01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来,节选自《孟子》的语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是人也”还是“斯人也”,引起社会各界争议。为探究真相,某校同学依据以下材料寻找不同版本的《孟子》进行比对,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   《孟子》原文本现存较早的有:宋刻本《孟子》一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宋刻石经《孟子》,存于浙江杭州;元刻本《孟子》二卷,藏于上海图书馆;清人补刻唐石经《孟子》七卷,藏于南京图书馆。

《孟子》注释本现存的有汉末赵岐与南宋朱熹分别著述的《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但历经千年的传抄、刊刻,版本错综复杂,目前可追溯到多种宋元刻本……随着朱熹学说地位不断提升,《四书集注》影响巨大,版本众多,现常见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

——摘自方勇《孟子》概说

(1)根据材料,指出学生研究使用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的成书时间及其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的版本在宋元时期繁多的原因。
2023-11-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思想家   
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墨子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
荀子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分别是哪些学派的思想主张?它们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对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说出材料二的作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的内涵,从思想文化嬗变角度简析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6 . 下表为不同史料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史料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史料史料出处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鲁哀公曾就救火一事向孔子请教,孔子对曰:“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并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结果,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韩非子·内储说上》
A.韩非以法家形象塑造孔子B.孔子具有德法并重思想
C.儒家学说对法家产生影响D.史书记载带有主观倾向
7 . 不同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认识、分析历史的方法和视角。不同历史观折射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材料一   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韩非子》

材料二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孟子》

材料三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

材料四   《道德经》与《论语》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统计

书名

总字数

“道”

“德”

《道德经》

约6000字

75

40

《论语》

约11750字

89

43

(1)依据引注篇名人物,对其所属学派进行对应(填写材料序号)
儒家:______法家:______道家:______
(2)依据材料判断,“中古之世”距今大约(     )孟子生活的时代距离尧、舜时期大约相距(     
A.4000年B.2100年C.1600年D.1100年
(3)研究中古以前的历史,采信史料的途径是(     
A.查阅史书文献B.收集口传资料
C.阅读神话资料D.考古与文献互证
(4)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历史观?
(5)某校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道德经》与《论语》后,制作了下表。该小组认为“道”“德”两字出现的次数,《论语》均比《道德经》多,这足以证明《论语》比《道德经》更注重道德观念的表达。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2023-11-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史料分类和史料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诗经·大雅》(西周)《墨子·兼爱》(战国初期)《孟子·滕文公》(战国中期)
A.大禹治水一手史料不断丰富B.大禹治水传说和史料矛盾
C.史料真伪需要考古文物印证D.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2023-08-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师苑中学、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班测评历史试题
9 . 有学生在研究儒家民本思想时,搜集了一系列史料,以下可以作为观点支撑材料的是(     
A.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2023-10-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如下表中的两则史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史料内容来源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繁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左传•成公九年》
夫齐之水道(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管子•水地篇》
A.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B.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关注
C.地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D.治国理政突出民本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