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如图是关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予以说明。
2 . 孟子主张“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墨子则提倡以治天下为事的圣人“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迥异B.学术观点相同C.政治立场有别D.生活态度接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他们被称为“食客”或“门客”,士作为一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统治者养士之风旨在(     
A.笼络知识分子B.兼收并蓄,传播诸子思想
C.壮大自身势力D.称霸诸侯,积蓄统一力量
5 . 20世纪初,法学家沈家本认为,“申、韩(申不害和韩非)之学,以刻核(苛刻)为宗旨,恃威相劫,实专制之尤。”这一认识(     
A.摆脱了封建伦理的影响B.否定了传统德治的合理性
C.淡化了依法治国的理念D.揭示了法律变革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儒家和墨家内部都有不同的派系。庄子崇尚老子,倡导自然,韩非主张彻底抛弃文学、忠信、仁义、贤智,“一断于法”。此外,还有“离坚白”和“合同异”的名家,以及阴阳家、纵横家等等。百家自由发表言论,平等竞争,思想极度活跃。该状况(       
A.反映出百家在争辩中实现融合B.根源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
C.说明儒家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D.体现了诸子学派内部的分裂
7 . 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荀子提出“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由此可见,他们都(     
A.强调社会责任B.认同以德治国C.倡导民本D.讲求实利
2022-07-13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明的突破

材料一   所谓精神突破,指的是价值取向、精神方向的根本突破或转型,是意识形态系统的解构重建。所谓轴心突破,即雅斯贝尔斯所谓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精神突破。这次精神突破的标志,就是世界几大主要文化类型分别诞生了各自主要的文化代表和思想主张……以后的人类思想就围绕着这些轴心开始旋转,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思想文化史。

——摘编自赵士林《中华民族∶未完成的精神突破》

材料二   中华文明发生突破的时期,正是春秋战国时代。这种突破,从思想层面看,表现在诸子百家思想的出现。这些新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本路向,其价值观念也如基因一样不断在以后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重构着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形态。与思想突破互为因果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被战国群雄以制度变革的方式保存下来,再经由秦朝的整齐划一成为历代制度的渊薮。

——摘编自李磊《编户齐民制与传统中国的国家能力》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明的突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3更新 | 51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荀子强调人要靠后天的努力以修身自强,他以自然之天取代人格化的上天,提出“天行有常”,进而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这反映了荀子
A.强烈的人文倾向B.明确的民本意识
C.礼法并重的主张D.对人性恶的阐释
10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