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下列主张反映这一社会状况的是
A.克己复礼B.道法自然C.制天命而用之D.以刑止刑
2020-06-08更新 | 76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韩非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历史上所谓“圣人”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他意在说明
A.法术势相互结合的必要B.社会进步根源是变法
C.孔子被奉为圣人的原因D.儒家恢复周礼为倒退
4 . 墨子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李悝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由此可见,两人选人标准的相似之处是
A.毋论出身B.军功高低C.品行优劣D.能力大小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札记·儒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永久的影响。

——摘自国学《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材料三: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权威丧失。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潮、资产阶级革派的民主思潮,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众所周知,在“五四运动”发起后至今,其间又遭“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劫,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批林批孔”的“文革”运动,使儒学历经空前的厄运。

——摘自国学《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1)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三概述曾有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4)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6 .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同时吸收道家学说,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的这一观点受道家哪一思想影响
A.逍遥无所恃B.无为而治C.道法自然D.万物齐一
7 .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以下内容中蕴含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①庄子的《逍遥游》
②朱的《四书章句集注》
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④李贽的《焚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 . 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由此可见当时
A.诸侯争霸日益加剧
B.礼贤下士之风较为盛行
C.民族融合逐渐加强
D.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主张
A.民贵君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中央集权
10 . 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主张“性本恶”,需要外力教化。这反映出
A.儒家民本思想逐渐缺失
B.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
C.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
D.法家思想为儒家所借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