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023-11-27更新 | 157次组卷 | 32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2023-11-23更新 | 147次组卷 | 9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共六册)将中国历史做了如下分期。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多重性格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请任选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11-19更新 | 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山西太原·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在“道里遥远,山川阻深”的西南,第一次修筑了从“棘道”(今四川宜宾)到达郎州(今云南曲靖一带)的“五尺道”。汉武帝时将这条长达二千余里的干道加宽到一丈,还增修了四条新路。以上举措(     
A.维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
2023-11-16更新 | 470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一一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一一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秦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结构图。据图可知,秦朝(     

A.官僚政治制度非常成熟B.国家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C.地方机构分权相当明显D.彻底消除封建割据隐患
2023-11-11更新 | 295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秦朝前期,每有大政,必召群臣廷议。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等提出“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秦始皇“下其议于群臣”,举行廷议。对于王绾的建议,“群臣皆以为便”,而廷尉李斯则以“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反例,建议行郡县制,最终,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决定实行郡县制。由此可见,秦朝前期的廷议(     
A.避免了君主“兼听独断”B.折射出相权与君权的相互制衡
C.体现出朝廷决策的审慎D.保障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8 . 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中西方帝国发展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经济B.维护统治C.对外殖民扩展D.加强东西交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间,周天子除了直属的王畿以外,把土地、人民和统治权力分封给亲属和臣属,称为诸侯;诸侯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称为卿大夫;卿大夫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于是就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一系列等级。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就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战国时,各国普遍采用以粮食为官吏俸禄的制度,不再用封邑作为官禄,这样就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罢免。但是也还有些国家,在实行以粮食为俸禄的同时,仍然兼用田地的租税收入作为俸禄。例如齐国兼用“田里”作为俸禄,到离取时“收其田里”。

——摘编自吕思勉著《先秦史》

材料二   尽管汉承秦制,但在中央集权问题上,西汉前期和秦朝间的差别很大。尽管秦朝的统治者企图以国都为中心控制全境,但这对于汉朝前五位君主来说,却都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传统的学术观点倾向于强调秦朝和汉朝统治间的差别,并认为这是由于管理思想的差别所致,这当然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题中两个历史时期,就“地方制度建设”展开论述。
10 . 秦简《法律问答》 中有规定:“‘臣邦人(少数民族)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反者,勿许’。可(何)谓‘复’?欲去秦属是谓复”;又规定:“擅杀、刑、髡其后予,谳(审判定罪)之”。由此可知,当时(     
A.秦王朝重视维护民族地区统治B.地方官吏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
C.基层管理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D.西南地区强化了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
2023-10-19更新 | 303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