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立国之初,西周统治者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避免重蹈商王朝的覆辙,确立起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一方面,与周部族共同颠覆商王朝的大大小小的方国,对于新生的周王朝并非绝对的心悦诚服;另一方面,周部族尚未能对旧商统治区域形成有效的统治,商朝遗民及其贵族群体并未放弃“中兴”商王朝的野心。有鉴于此,西周统治者开始大行分封,作为“友邦君”的各地诸侯自然在分封之列,但是姬姓王族同样也通过分封获得了大片地区的统治与控制大权。不论是商之旧地或者是尚未征服的偏远地区,都被纳入分封体系之内。这样,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姬姓王族不仅巩固了新政权,还确立起了对整个“天下”的控制。而异姓诸侯则处在众多姬姓封国的包围与封锁之中,“友邦君”纷纷成为周天下的臣下。在此基础上,周王室进一步通过在商朝已经逐渐成型的宗法体制,理顺了王族内部的关系,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通过周公的“制礼作乐”规范了贵族群体的等级秩序。一个具有惊人稳定性,绵延八百载的政权就此逐渐定型。

——刘子言《贵族政治的范式——浅议西周政治》

材料二   “六王毕,四海一”,扫荡六合而归一的嬴政皇帝陛下,决心要在千古未有的伟业基础上构建起大秦王朝的万世不易之基。首先,便是明确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嬴政看来,唯有“皇帝”这一凌驾于“三皇五帝”之上的称号才能配得起自己的伟大,也唯有自己才能掌握那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威。再者,帝国之内尺寸之地皆是皇帝陛下私产,耄耋垂髫之人皆是陛下之臣,那任何大小官员皆当由陛下所命,锱铢之权皆当由陛下所授。是以,上至丞相,下自县令,各级官员之任免考核调用升迁贬谪之权皆归于皇帝。如此,皇帝之下及其庞大的官僚体系,构成了一整套高度集权的统治模式。

——刘子言《变局——大秦帝国的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与西周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不同之处形成的原因。
2023-10-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健全和巩固新建的政权。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在原有赋税制度的基础上,对赋税制度进行改进。秦代建立的赋税徭役并行制,是以田租、口赋和其他杂税为三大支柱,并辅以徭役制度等,……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

——摘编自易述程《古代税赋——历代赋税与劳役制度》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农民的大量逃亡,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造成了“科敛乏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的严重局面……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摘编自梁方仲《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

材料三   康熙后期,清政府将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丁银”数额固定下来,号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将其分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称为“摊丁入亩”。

——【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赋役制度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王朝“重大调整”的具体举措有哪些,并分析其做出“重大调整”的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摊丁入亩”所反映出的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史实说明这一趋势的积极意义。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族图腾崇拜

材料一   

材料二   闻一多先生以为,龙是以蛇为本体,又融合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是因为“当初(原始社会)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接受光明日报采访

材料三   随着龙图腾分散到各地方,龙的影响也扩展到四面八方。因地域的限制,交通的不变,人们那时交往极少,各部族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龙加以改造,这样,龙的观念就因地而异了,使得龙的形态在先秦时期呈现千姿百态的景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人们的观念隔阂逐渐融洽,龙的形态也开始趋向统一。历代封建帝王蓄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和龙挂上钩,使龙成为其专用品,皇帝即位叫“飞龙”,皇帝穿的叫“龙袍”,坐的是“龙椅”,睡的是“龙床”,有了病叫“龙体欠安”,皇帝的子孙则叫“龙子、龙孙”。……随着封建制度的越来越僵化,那些帝王们也越来越害怕江山不稳,禁止龙在民间传播就是镇压百姓的手段之一。龙被帝王专用以后,人们观念中的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不再是保佑众生的神灵,而是极其可恶凶残的暴君。

从孙中山推翻帝制至新中国成立,人们的各种观念从旧的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人们不再相信龙是帝王之祖而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被少数人利用驾驭在华夏民族头上几千年作为华夏民族的权威象征,终于重回到人民手中,人民不再对龙感到恐惧神秘而心有敬畏。人们舞龙,不再是对祖先神人祭祀,也不再是向帝王歌功颂德,龙的节日纯粹是大众化的娱乐活动而非宗教的和政治的。美国旧金山华人街赫然盘踞两条巨龙,那是民族的象征与骄傲。从这点意义上说,龙蕴藏着深邃的内涵:龙是团结、伟大的象征,是联系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结。

——摘编自禹建湘《龙的演变及其内涵》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龙图腾所体现出的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阅读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阐释“龙”的形象和内涵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建筑奇观,孕育产生了以长城这种特殊的物质形态为载体的长城精神。长城修筑的历史过程与长城精神的形成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华民族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形成了珍爱和平、守护家园,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开放包容、开拓进取,因地制宜、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绵延不绝的长城精神。

——摘编自周建强《长城精神的历史学考察一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

材料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封面

——摘自张海鹏、徐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份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以长城为封面的主题说明。(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度变革与创新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部,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那、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①科举制之外,②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府兵制、均田制、③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①②③中任选一种制度简述其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序号

年份

事件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指出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选基本完成

1978年

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2024-04-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政制由“质胜于文”进至“文胜于质”,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伸尼夫子称颂西周为“郁都乎文哉”,绝不为过。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部族民主”和联邦“共和”的成分也隐约可辨。此类政制均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集权与分权乃是一切国家权力统治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犹如广阔光系的两极。向心力与离心力构成一种弹性张力,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以此言之,“那县”与“封建”所包含的政治学意义,细究其潜在的权力资源,远远超越我们看到的具体历史,它具有更复杂、更值得研讨的许多内涵,需要我们去体味。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利弊。
2024-04-23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抚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4-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

——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材料二

时间

霸权更迭

1617世纪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霸主地位,随后又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

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的发展“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材料三   新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天下观”异同,并分析其观念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霸权演变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纪之交的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深远意义。
2024-04-20更新 | 22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宴饮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活方式。秦汉时期,每年正月旦的元会议,由朝贺与置酒宴饮两部分组成,是皇帝规训群臣服从意识的重要仪式。汉初,皇帝与诸侯王有“四见”,均是以宴饮的形式开展,皇帝通过展演礼仪确立自己作为大宗的道德尊位和政治权威。外藩首领或使者来朝见时,皇帝置酒设宴,这涉及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以及夷夏关系问题。秦汉的皇帝还热衷于赐酺,在皇帝的恩典下所有庶民都开展持续数日的宴饮,感受着皇恩浩荡。这种全体居民参加的宴饮活动有各种体现尊卑长幼秩序的规矩,是演习“乡党之礼”的重要场合。秦汉时期的元会议或皇帝赐酺属于正式的制度安排,官场和民间举行的大多数宴饮都属于非制度性的安排。非制度性层面的运作,与制度层面的运作一起,共同支撑着古代国家的日常运转。

——摘编自薛小林《秦汉时期宴饮活动中的政治秩序与权力运作》

(1)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宴饮活动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举行宴饮活动的功能。
2024-04-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表万余里。

——摘编自《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修筑长城与战国修筑长城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2024-04-19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