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       
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
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2024-03-16更新 | 68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代,循吏的主要特征是“施教导民”“奉法循理”“奉职循理”,酷吏则“以猛服民”“专任刑罚”“刻削少恩”。二者虽风格迥异,但同受朝廷重视。这一制度安排旨在(     
A.提升中央行政效率B.厉行思想文化专制
C.削弱豪强大族势力D.强化地方治理效能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古史中:秦汉两代,因国内的统一而转而对外。于是有秦皇汉武的开边。因封建制度的铲除,而前此层累的等级渐次平夷;而君权亦因此扩张。实际上,则因疆域的广大,而政治日趋于疏阔;人民在政治上的自由,日以增加;而社会亦因此而更无统制。竞争既息,人心渐用入于宁静。而学术思想,亦由分裂而入于统一。这是第一期。因两汉的开拓,而有异族入居塞内的结果。因疆域广大,乱民蜂起之时,中央政府不能镇压,而地方政府之权不得不加重,于是有后汉末年的州郡握兵,而成三国的分裂。晋代统一未久,又有五胡乱华之祸。卒致分裂为南北朝。直至隋代统一、而其局面乃被打破。这是第二期。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选一个时期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2023-11-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电视剧《风中奇缘》讲述的是汉武帝时期西域大漠和都城长安的一系列故事,其中主角胡歌扮演的“九爷”作为一个商人(同时还是汉武帝的外甥),社会地位很高,影响力极大,这最有可能得益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B.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
C.“推恩令”的实施D.对商人征收财产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间,周天子除了直属的王畿以外,把土地、人民和统治权力分封给亲属和臣属,称为诸侯;诸侯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称为卿大夫;卿大夫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于是就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一系列等级。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就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战国时,各国普遍采用以粮食为官吏俸禄的制度,不再用封邑作为官禄,这样就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罢免。但是也还有些国家,在实行以粮食为俸禄的同时,仍然兼用田地的租税收入作为俸禄。例如齐国兼用“田里”作为俸禄,到离取时“收其田里”。

——摘编自吕思勉著《先秦史》

材料二   尽管汉承秦制,但在中央集权问题上,西汉前期和秦朝间的差别很大。尽管秦朝的统治者企图以国都为中心控制全境,但这对于汉朝前五位君主来说,却都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传统的学术观点倾向于强调秦朝和汉朝统治间的差别,并认为这是由于管理思想的差别所致,这当然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题中两个历史时期,就“地方制度建设”展开论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
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
2023-10-20更新 | 701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秦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焚书坑儒”;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采纳“独尊儒术”。材料表明秦朝至西汉中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B.封建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
C.封建的专制集权统治持续强化D.中华文明的版图初步奠定
2023-08-30更新 | 78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高祖时期任命的刘姓诸侯国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刘邦集团的将领,地位普遍很高。在刘邦制定“非刘氏不得王”的封王原则时,这类军功阶层极力维护建立于郡国并行制基础上的汉政权。此时所封刘氏诸王大多年幼不能执政,故由诸侯国相、傅代理掌治其国,帮助王国稳定。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相互协作,为汉初中央政府制定的政令、举措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文、景时期,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的冲突、诸侯王骄奢不法之事逐渐增加。诸侯国相在中央命令下,从王国内部取得对王国兵权的控制。“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诸侯王而设立“左官”“附益”“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汉武帝晚年至昭宣时期,诸侯国相的职能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宣帝继位后,“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即重用“通经”“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为郡国守相,来循吏拊民。此时期诸侯国相在职责上除了监督、辅助诸侯王外,还有着提高地方治理政绩的责任。元帝好儒学,即位后为包括太守、诸侯国相在内的地方官员附加“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职责。成帝时期,正式提出将相、内史与郡太守、都尉对等接轨,制度上规定相承担王国行政职责。

——摘编自陈昆、李禹阶《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
2023-06-01更新 | 43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世之初,矫枉过正。欲大本枝,先封同姓。建元已后,藩翰克盛。主父上言,推恩下令。长沙济北,中山赵敬。分邑广封。振振在咏。扦城御侮,晔晔辉映。百足不僵,一人有庆。

——《史记》

时群臣升殿奏事者,既可其奏,皆得专达于有司,颇容巧妄。左正言、直史馆歙人谢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诏从泌请,遂著为定制,中外所上书疏亦如之。

——《宋史》

材料二   秦至明清时期,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历代的民族问题、边疆问题、宗教问题、外交问题和经济问题,都在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反映出来。因此,历代行政机构的设立,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结合材料一中汉初与宋初行政机构变迁的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论证。
2023-05-08更新 | 34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儒学发展示意图,与a、b、c、d四处儒学发展状况对应的是(     
   
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②抨击封建专制并倡导经世致用
③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学派开始创立并形成思想核心
A.a-④、b-②、c-③、d-①B.a-④、b-③、c-②、d-①
C.a-④、b-③、c-①、d-②D.a-①、b-②、c-③、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