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佛与菩萨的造像艺术具有较强的印度特质,姿态呆板、样式单一。宋代以后,观音造像的形象变化也是佛教雕塑艺术世俗化的典型体现,民间百姓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渡海观音、送子观音、千手观音、药师观音等形象。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B.三教合流趋势日渐明显
C.佛教呈现本土化特征D.华夏认同观念日益增强
2023-07-1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流行,莲瓣纹、莲花纹、缠枝莲纹逐渐成为流行的瓷器装饰纹饰。传统莲花纹被赋予一种新的思想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佛教主动融入社会B.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C.制瓷技术高超发达D.商业发展改变习俗
3 . 鲁迅说:“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如晋人荀氏作《灵鬼志》,亦记道人入笼子中事,尚云来自外国。”这表明魏晋时期(       
A.佛教已实现了中国本土化B.统治者力促佛道思想融合
C.佛教传播影响了文学发展D.儒学复兴已经提上了日程
4 . 据记载:南朝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大臣对清谈有着浓厚的兴趣。南朝皇帝中刘裕热衷于清谈。梁武帝亲自参加清谈,让儒、释、道三教高手辩论高低。陈朝也组织过盛大的清谈大会。这种精神风貌体现了(       
A.格物致知B.经世致用
C.知行合一D.齐物逍遥
2023-07-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世俗文化的发展B.民族交融的发展
C.三教鼎立的形成D.社会思想的变化
6 . 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倡儒家思想、习俗、礼仪。同时又发布诏书说:“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隋文帝此举意在(     
A.推动佛教的本土化B.提升民众的政治认同
C.维护儒学正统地位D.促进三教合一的潮流
7 . 唐代服饰豪迈奢华,宋代则推崇传统,图案有带寓意的莲花、梅、兰、竹、菊,形成典雅、恬静之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主流思想浸润B.社会经济衰退C.丝棉服饰普及D.西洋艺术东传
8 . 唐朝时期,著名的佛学大师玄奘、不空、义净等人都积极在国内传播佛教教义,使一些佛教教派得到壮大。他们的传教活动(     
A.导致传统的儒学受到挑战B.推动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
C.直接促成程朱理学的形成D.奠定中华文化多元化基础
9 . 隋文帝开皇元年曾下诏“门下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浅深,殊途共致。”隋文帝旨在(       
A.进一步巩固皇权统治B.打击日益兴盛的佛教
C.推崇道教来治理国家D.应对儒学面临的危机
10 . [儒学与基层治理]

材料一   《汉书》与《后汉书》中的循吏是一批自觉承担王道教化职责的官吏。他们既是为汉朝竭忠尽智的官员,又是信奉并传播儒学理念的儒士。他们以一种积极有为的入世情怀,关注民生,在百姓中间传播儒学的道德礼义,移风易俗。通过教化型循吏身体力行地传播,董仲舒所输扬的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普及到民间大众的寻常巷陌。

——摘编自韩兆琦等著《秦汉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之际的处士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生活在乡闾之间,与当时社会下层的老百姓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习,在无形当中就影响了周围民众的文化价值观乃至社会价值观。隋唐处士出于对儒学信仰的追求,时刻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道德的模范,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并将这种思想推广开来, 教化民众,提高基层百姓的道德水准,逐步在当时的社会基层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摘编自王小甫著《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儒学在基层影响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处士传播儒学的方式及其影响。
2023-07-0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