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放、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材料三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2 . 宋代政治、经济和社会都有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藩镇,唐时业已跋扈不堪,五代时,更不必说了。……宋太祖乃用渐进的手段。凡藩镇出阙的,逐渐代以文臣。属于节度使的支郡,都令直达中央。各州官出阙,都令京朝官出知,以重其体,又特设通判,以分其权。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太祖采取的“渐进的手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虒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的重要官僚出自大族者,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东晋时期最高级官员出自大族的比例几乎占75%,西晋、南朝和隋代最高级官员出自大族所占比例的平均值接近74%……北魏、西魏和北周汉人高官出自大族的比例则超过75%,东魏、北齐的比例则在60%左右。在唐代前期,最高官员中大族出身的比例降至56.4%,后期则为62.3%。……如果将这些(唐代)大族的郡望标识在地图上,那么,就会清晰地显示,河北、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剩余的名族门第分布于山西、渭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三角洲。毫无疑问,这种地理分布透露出中国宋代以前地域重要性的基本分野。

——摘自【美】姜士彬《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

材料二:唐代宰相地理分布


——摘自李建华《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特征》

宋代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


——摘自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宰相和宋代宰相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同之处,并分别概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022-09-05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国人痛感国力不强,备受外族欺凌,类比历史,才使关于宋朝“积贫积弱”的看法逐渐定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不断强化,促使学界更改了对中国历史的一些看法。城外也一样。二战以后,西方学术界反思传统的关于东西方文明的看法,开始调整以往关于中国文明长期停滞不变之说,渐次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中国文明“传统内变迁”说,进而到70年代的中古“经济革命”说。

——李华瑞《宋代经济:历史观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我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曲折的过程。早在公元前5世纪初,我国即完成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在世界上最先建立了封建国家。在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特别是在两宋统治的300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

——漆侠《宋代经济史》


(1)长期以来,人们关于宋代历史的看法,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分析其原因。
(2)指出你赞成上述中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以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1-03-29更新 | 1211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同时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太祖时期宰相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

材料二   宋仁宗时期的宰相表(部分)


——摘自田志光《试论宋仁宗朝宰相兼枢密使之职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仁宗时期宰相的变化,并根据所学指出其原因。
2020-08-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初,“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国效命”,“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进也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风有异于前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科举制的不断完善B.宋代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强化
C.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D.理学被统治者推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鳊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341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4月模拟训练(二)文综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建国后,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末五代王纲解纽,武将跋扈,遂推行以文治国的国策。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儒道之振,优于隋唐。史称宋之政治,为士大夫政治。士大夫政治之基本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优礼士大夫。二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政治如何对皇权加以制衡呢?措施有二:一曰理念,二曰制度。

材料二   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大夫政治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