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历经唐末五代十国之乱,北宋初年的治国方针为
A.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B.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C.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D.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3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与壮大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周“封建”体制转变为秦“大一统”体制,虽然不能与“传统”体制转变为“现代”体制相提并论,但在一点上却有相似处,即两者都不是局部的、一事一项的变迁,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一种大变局。这不只关系着治道、政术、教化,更关系到政体,亦即国家根本体制的大变局。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范畴内,最为深刻的一次具有时代转折意义的变迁。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前期的中枢政治体制是三省制,但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刘后滨《政治制度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体制的具体制度并说明这一体制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枢政治体制发展的变化,并用宋代宰相职权分化的史实说明唐代中枢体制的演变为宋代提供了“前提”这一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是南宋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发生在961年的一段君臣对话。这段对话主要

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A.反映了宋初的边防形势严峻B.印证了宋朝的财政入不敷出
C.反映出宋初皇帝的政治担忧D.表明陈桥兵变事先计划周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
(2)比较图1和图2,指出图2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宋300余年间基本上做到“无内乱”,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以及因其引发的内讧、残杀。这一状况主要得益于(     
A.建国之初的制度设计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重文轻武的祖宗家法D.理学思想不断发展
8 . 宋太祖时选练禁军作为作战的精锐,全国有禁军193000人。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6000人,军队规模空前庞大。这种急剧变化最有可能(  )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造成财政状况恶化
C.增强对社会的控制力D.消除周边政权威胁
9 . 宋朝在府州设置通判,又叫监州,主要职责是监督知府、知州。这反映出宋代
A.皇权独尊局面出现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开创了地方监察先河D.选官制度发生变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示制度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022-02-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