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近年来,随着“宋韵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两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又招诱客户,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则邦本自固。

——吕大钧《民议》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

——袁采《袁氏世范》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郑樵《通志》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朱熹《四书或问·大学或问》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新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新变”的背景。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2 . 北宋时建立起税率较高的商务征税制度,涉及商业流通、买卖交易、车船交通等诸多方面;此外征税人员又多出身行伍,缺乏专业素质和运作能力。这反映出北宋(     
A.经济发展存在隐患B.财政压力得到缓解
C.赋税征收渠道多元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024-05-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苏轼所作《秧马歇》中记载,武昌“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活,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赢其首以缚秧”,秧马的使用反映了(     

A.农民对传统农具的依赖B.劳动人民的智慧
C.文人对农业劳动的体验D.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4-05-13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隋唐以前,我国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只能在市中进行,居民区中不允许从事商业活动。隋及唐初也实行这一制度,然而后来这些限制逐渐被冲破。宋代,不管是繁华的大街还是偏僻的小巷,都设满了店铺,居民和一般街道两旁设店摆摊,商业区延伸到坊内。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工商食官格局打破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城市设施功能完善
2024-05-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以中国的临安(杭州)、明州(宁波)、泉州、广州为起点的南宋贸易路线,该路线不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这说明当时(     

A.中国海上贸易繁荣B.政府重视贸易管理
C.全球贸易网络形成D.南宋外贸处于顺差
2024-05-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于“秀才”“进士”外,另设“明经”“明法”“明字”“明算”“制科”诸科,以选拔法律、文字、数学诸等人才而任于部、寺等专业行政机构,为王朝构成强有力的技术官僚体系。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朝除“进士”之外,设“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开元礼”“三史”“学究”“明法”“制举”诸科。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贡院举行。会试是礼部主持的中央考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朝廷选派正副主考官,主要考试内容是“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

——摘编自王日根《明清科举制度与文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科举制度的相同之处和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弊端。
2024-05-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元青花很多器物的造型和纹饰蕴含跨文化要素,如下图“鬼谷子下山图”罐的肩部有点刻古伊斯兰文标识,罐底一侧有伊斯兰文方章款。这反映了(       

A.海上丝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B.元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中国古代制瓷技术达到顶峰D.市场需求推动制瓷业的发展
2024-04-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宋岳珂《桯史》卷二记载,一位富翁对想发财的穷书生说:“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其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穷书生请教五贼是什么,富翁说:“即世间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抛弃重农抑商的政策B.价值观的冲突与矛盾
C.儒家传统义利观回归D.理学世俗化趋势加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包括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规定在唐朝统治地区,凡是各都督府治所和4万户以上的州,都可设置市场或市署,上“置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下“置市丞二人,正

八品上”;“置录事多人”,分别管理坊市的各项事务。

——摘编自《唐律疏议》《唐令拾遗》《唐会要》等

材料二   北宋时期的商业十分繁荣,东京汴梁城更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繁华景象,我们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上清楚地发现,街道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道路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其他的地方大城市,也大体如此。

——摘编自方宝璋《宋代经济管理思想与当代经济管理》

材料三   到了明代中后期,读书人“科考不成”转而“驰骋商场”竟然也变得常见。因此,传统的政策逐渐向“恤商”“通商”转变。明代大开“捐纳”,设立商籍。商人们事实上通过缴纳钱财获得了社会地位,各取所需。

——摘编自曹琳《明代商人商业经营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北宋城市经济管理制度的变化,并归纳这一制度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10 . 伴随着漕运以及水上商业贸易的空前繁荣,隋唐运河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在宋代不断拓展——从漕粮到百货,从漕运到纲运,从“漕渠”(人工河渠)到“运河”(通常水道),并且形成了与其作用地位相匹配的中央、地方专职管理机构体系。这说明,宋代(       
A.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利用漕运加强地方治理D.区域经济联系加强
2024-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