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文学从宋代伊始呈现出多维度的新风貌。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作者

社会身份

代表作品

东汉

曹操

魏国创立者

《龟虽寿》

东晋

陶渊明

彭泽县令

《归园田居》

唐朝

李白

李唐皇室宗亲

《望庐山瀑布》

唐朝

杜甫

唐代小吏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宋代

无名氏

说书人

《大宋宣和遗事》

宋代

李清照

家庭女性

《易安词》

元朝

关汉卿

医生

《窦娥冤》

明朝

施耐庵

钱塘县尹

《水浒传》

明朝

罗贯中

商人作家

《三国演义》

材料二   ……(宋)从原来的诗和文,扩大到词、曲、小说,包括后来的南戏等,都是和市井有密切关系的。‥‥‥从过去的士族文人,扩大到了庶族文人,就是平民身份的文人,进而扩大到了市井文人。比如出现在明代的《三国演义》,实际诗由《三国志》演化而来,宋代许多人在市井说书,“说三分”,三国故事不断演化,后来就形成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文学不仅服务于上层,服务于士人,也服务于当时的市民和更广泛的社会大众。

——摘自邓小南《中国通史大师课》

(1)分析材料一二,指出宋以后文学新风貌的表现。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风貌之成因。
2024-01-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二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来看,汉唐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统一与兼容;二是斗争与发展;三是继承与创新;四是吸收与消化;五是高潮与低谷。

——摘编自熊铁基《汉唐文化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围绕“汉唐文化的特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神宗实录》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自由雇佣劳动的状况: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第361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种新生产方式是什么?并指出其本质特征。
2023-12-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木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城市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了。前代坊市的格局被打破了,到处可以设店、肆和作坊,商业活动场所扩大了。东晋南朝以来的草市或墟市在各地普遍发展,其中有一些形成为繁荣的小镇市。大小城市、镇市和草市,织成了地方商业之网,与广阔的农村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生产最发达的两渐地区更加如此,可以说区域性市场在宋代明显地发展起来了。由于商业、交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卷入了市场。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述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经济显著发展的主要表现。
2023-12-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

户数
(万户)
平均
亩数
(亿亩)
岁入粟岁入布绢棉税钱
(万贯)
间接税
(万贯)
估算
总计
(万贯)
实物
(万石)
折算额
(万贯)
实物
(万匹)
折算额
(万贯)
天宝年间8906.442500800270013502002170
熙宁十年1424.54.62~6.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等

材料二   唐宋变革论是对中国历史分期的学说之一、持这一主张的学者认为,中国史也和西方世界一样发展,“唐是中世的结束,宋是近世(近代)的开始”。唐宋变革论还认为,宋朝及之后朝代的君主地位相对于六朝隋唐的贵族时代更为安全;宋朝的土地、税收和货币比六朝中期到唐朝更加自由;唐朝的官员录用仍未脱离掉贵族政治的框架;自唐迄宋,文化艺术由重形式日益走向重内容,并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据【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钱穆《理学与艺术》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天宝年间相比熙宁十年税收与货币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2-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唐朝文士群体中盛行一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活动,如打毯、射猎、舞剑、歌舞宴饮、户外游赏等。休闲文化主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皇室、贵族、官僚等社会上层阶级仍然是休闲的绝对主体。集体性的实饮、游赏、节日狂欢较为普遍,如一年一度的曲江游宴。文士热衷于参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视野多关注公共事业和公共领域,进行休闲活动的目的大多与自身的政治事业前途息息相关,参与休闲活动多为自发、外放的形式。士人多欣赏牡丹,如刘禹锡曾言:“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材料二   宋朝士大夫对休闲活动的选择,偏向文弱、静态的休闲方式,如棋类、投壶、捶丸等。休闲文化的主体逐渐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士大夫偏爱室内静娴雅致的休闲方式,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成为生活中的“四般闲事”。士大夫已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中抽身出来,将视角更多地凝聚到自身,更多地关注私人休闲领域。大部分士人有了自觉的休闲意识,即便是聚集,也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送行精致休闲的聚会,并以此寻求知音,切磋文艺。士大夫大多货宽梅花、莲花、如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唐宋时期的休闲娱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休闲娱乐不同的原因。
2023-12-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其实9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和东方贸易有关的城市已然兴起。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代后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沿海地区的广州、明州、泉州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尤其是扬州和益州,富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其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长安和洛阳。宋代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市民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要求用文艺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话本和戏曲就成了反映市民生活的新样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城市职能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宋代有着强烈的保富意识,重视富裕起来的商人阶层。……宋代政府改变唐代限制贸易的做法,鼓励商业发展,打破唐代“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禁令,使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政府还制定法律,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诸商舶兴贩已经抽解与免两州商税外,其余合收税,场务不即检税若收纳力胜钱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一年。”宋代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造就了中国古代商人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李华遷等《宋代社会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人口南迁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治理上的新变化。
10 . 【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中国滋味:盐与文明》整理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简况

时期简况
夏商周“盐虽入贡,未尝有禁法”
春秋战国有私商以盐致富,如猗顿以贩卖河东池盐发财。齐国管仲提出“官山海”的盐法,主张国家垄断专卖。商鞅变法主张“壹山泽”,国家控制盐的生产和流通,商人分销需交重税。
西汉汉武帝实行盐铁官卖,设置盐官,尽收盐利。
东汉光武帝废除食盐专卖之法,听民制盐,自由贩运。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取盐税。汉章帝时期恢复汉武帝时期的官营办法。
三国两晋
南北朝
多实行专卖,南方对食盐实行征税制。
唐代盐业政策继承前代的征税制,官营制度、无税制(对盐池、盐井),也有创新,例如盐的代租制、租佃制。各地盐法有不同且有变化。
五代盐法逐年严密,期间也一度松弛盐禁。
建立完备的食盐专卖制度。初期实行官卖法(官运官销),后主要实行通商法(官府把官盐卖给商人销售)。
盐法逐渐严密,官盐渐贵,强配民食引起民怨。
前期主要实行开中法,实行民产、官收、商运、商销。明神宗时期,政府将食盐收买运销之权都交给商人,从此开中法废止,民制、商收、商卖的纲法兴起。
由户部管理全国盐务,盐政之权分与各省。食盐销售主要实行官督商销,使专业盐商垄断了盐的收买、运输和销售。
材料二:(宋)蔡京创行盐引法,用官袋装盐,限定斤重,封印为记,一袋为一引,编立引目号簿。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领引,引核对号簿支盐运销。到期盐未售完,即行毁引,盐没于官。……当时盐引又称钞引,在盐钞取盐凭证的基础上增加了官许卖盐执照的性质,在行销制度方而更为严密。(明)开中制,就是政府控制盐的生产和盐的专卖权,根据边防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出榜招商,应招商人必须把政府需要的实物输送到达防卫所,才能取得贩盐的专利执照“盐引”。 然后,(商人)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并在指定地区内销售。……后来盐商为了减少运粮的费用,纷纷到北边军镇附近屯垦,将所产粮食就近供应边关。……开中盐法首创于山西,在纳粮贩盐的商人中,山西商人最多。
                                                                                   ——摘编自王仁湘《中国滋味:盐与文明》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特点。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古代的盐业经营变化进行阶段划分,并简要说明划分依据。
(2)根据材料二,说明蔡京创行“盐引”的直接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开中制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2023-11-2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