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王室的南迁直接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上到王权皇贵下到商家农户,前后达数百万之多。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北人开始大量种麦,人口的骤增,小麦供不应求,利益驱使南人也开始种麦,“一斛麦达万二千钱”。……宋朝经常颁布劝农种麦诏令,乾道八年(1172)九月壬申孝宗再次颁旨:今年是五谷丰登之年,趁着秋天的好收成,要让农民多做存储准备,凡事要有长远打算,现在就要准备好种麦的事宜。孝宗皇帝为了彰显榜样的力量,亲自在宫中种植二麦,作为天下表率。……“佃户输租,只有秋课,种麦之利,独归客户”,种麦可以使“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农户种植小麦可以不必交租,所有的收成都归自己所有,政府的这一农政规定,让农户的收益有所增加,国家的优惠政策和经济利益驱使之下,刺激了广大农民的种麦积极性。地方官也大多能秉承朝廷的旨意,认真推广种麦。

——摘编自《宋朝的农业土地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南方种麦、推广稻麦两熟制》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南方得以大面积种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南方大面积种麦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完全成熟和高度发达的阶段,宋代科举取士空前之多,正是与宋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密切联系的。重视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是维护士族地主利益的选官制度;而不问家世的科举制则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科举制正是在庶族地主的兴盛、士族地主的衰败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来自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均可;论证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棉花的传入与棉纺织业的发展。

材料一   《后汉书》记哀牢夷(位于缅甸云南交界处)种植棉花……哀牢夷被汉征服后,植棉东传到广西及越南边境一带……7世纪左右,植棉逐渐传布到广东及福建。

……唐初编撰的《梁书》载:高昌国(位于天山南路)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垆,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摘编自赵冈《中国棉纺织业史》等

材料二   元朝的江南地区已盛种棉花,北方陕甘一带从西域传来了新的棉种。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政府设置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省木棉提举司,年征木棉10万匹,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江南夏税折征木棉等物,这都反映了棉织业在江南已有普遍的推广。成宗大德时,松江人黄道婆从黎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工具,从此松江有了轧车和弹弓。松江乌泥泾的妇女以棉织业为副业的有一千余家。所织棉布,已成为名扬远近的商品。

——摘编自《元史》、《梧溪集》等


(1)阅读材料一、描述棉花传入我国的路线。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元朝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业革命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因为新知识而学会更有效地预备土地,改良或者引入新工具,更广泛地使用粪肥、河泥和石灰作为肥料。第二、引进高产或者抗旱品种,或者早熟品种,以便在同一块土地上每年收获两次。第三,水压技术和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的灌溉网络的建设提高了效率。第四,商业化可能增加了农作物品种,不仅是基本的食用谷物,而且有效利用了各种天赋的资源。

——摘编自伊懋可《中国过去的范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农业革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耕织图。南宋绍兴年间,临安于潜县令楼璹“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其中耕图21幅,自浸种至入仓;织图24幅,自浴蚕至剪帛。每幅图上配以五言诗一首。《耕织图》完成后,受到宋高宗赞许并获得吴皇后题词,宣示后宫。整个南宋时期,各府、州、县的衙门墙壁上都绘有《耕织图》,让官民观看,以了解耕织过程和细节。元代以来,历代都有《耕织图》的摹本。

材料二


《耕图》第10幅“插秧”
左图中的配诗:
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
溪南与溪北,啸歌插新秧。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
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注:秧马是宋代南方农民发明的一种插秧工具。)

《织图》第14幅“择茧”
左图中的配诗:
大茧至八蚕,小茧止独蛹。
茧衣绕指柔,收拾拟何用?
冬来作缥絖,与儿御寒冻。
衣帛非不能,债多租税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程玉艳《<耕织图>的发展及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耕织图》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南宋《耕织图》的史料价值。
2023-10-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等地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造船基地集中在两浙、福建、江西以及两湖地区。该时期,造船工人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先进的设计方法,能够制造出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并具有特定性能的优良船舶。最能代表宋代船舶建造水平的是远洋海舶,其特点是载重量大、设计科学、性能优良。宋代内河造船业也不断发展,公元10世纪末,仅官营造船工厂每年就要造3337艘漕运船只。内河船只的推进力主要是风力和人力。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主要采取国内与国外联合的方式设计出口船舶。近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口船只由中国造船业自行设计。中国的造船企业十分重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十多年来,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和航运的需要,造船企业开发了近千种船型。国内主要船厂现在都能按照现代国际造船技术和造船方法建造船舶,如118000吨穿梭油轮、690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近年来计算机在造船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2012年,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这反映了我国船舶工业乃至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创新跨越发展。

——摘编自王守道《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造船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船业发展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曾说道:“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在唐太宗的眼里,农业不仅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风俗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贞观年间,水旱连年不断,为了有效治水,唐政府对治水的专门机构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各部门的领导力量,中央由工部水部郎中主管水利,各地的水渠和斗门置长一人,专管节水多少,均其灌溉。另外,为了加强对水利部门的监管,唐政府还制定了水利和水运的专门法律,这就是所谓的“水部式”,以刑律来保护河水与堤防的合理使用。

——摘编自章翊中《唐初统治集团重农思想的表现及其发展农业的措施》

材料二   宋初,推广一年二熟制。政府多次下诏劝谕江南、两浙、岭南、福建等地“益种诸谷,民之乏粟、麦、黍、豆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同时让江北之民“就水广种粳稻”。农业还出现了许多茶、桑、菜、水果专业户。农副业分工的加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宋代出现了许多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据史料记载,宋代铁制农具有犁、锄、楼、耙、镰等多种,一些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如《禾谱》《农器谱》《农书》《耕谱》等。政府将这些农学理论积极推广,许多地方把农书刻印散发民间加以普及。这样使许多农民掌握了一些农学知识原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摘编自李晓玲《浅谈宋代农业的发展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对当今农业发展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棉、麻、桑、烟草、花生、花卉等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很多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还往往进行初级加工,或建议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经营地主出现,与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注重集约经营,改良土壤、水利,进行认真细致的经济核算,注意改善劳动者待遇,以提高生产效率。其所经营,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业、牧业、渔业,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南宋农业种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农业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2-05-24更新 | 403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在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中约有耕地3.18亿亩……大致是当时北方耕地面积的2倍。南宋、金对峙时期……不算南宋前期50年间新辟土地,南方土地面积仍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5.03%。唐代中后期,北方已由原来占有优势而衰退变化为与南方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至南宋时期,南方已跃升为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显著地超过了北方……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

——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地方官制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现象,并指出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1-12-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棉花主要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的南方种植园主干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3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