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表为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织品(万匹)和丝绵(万两)租税额和上供额的数据(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类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其中两浙路




租税额
37.3948.4823.28
38.0650.4225.0
丝锦35.5552.6421.71




上供额
27.1172.1630.79
18.3281.2126.46
丝锦5.1294.8868.17
A.丝绵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B.丝织业重心呈现南移的态势
C.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蓬勃发展
2 . 宋代《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条记载:“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这反映出宋代(     
A.各民族习俗差别缩小B.官府引导百姓生活方式
C.南北区域文化的融合D.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2024-05-13更新 | 3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A.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B.政治格局变动
C.运河改道降低交流成本D.经济重心南移
2024-05-0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4 . 南宋初期,原产于北方的小麦和芦布价格猛涨。庄绰的《鸡肋编》载:“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陈旉的《农书》亦云:“(芋麻)一岁三收,中小之家,只此一件,自可了纳赋税,充足布帛也。”这表明(     
A.稻麦复种提高小麦价格B.南宋初期出现经济危机
C.南迁之民不改生活习惯D.政治变动影响经济状态
2024-03-30更新 | 51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自拟模拟(9)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江南地区的开发B.经济重心的南移C.文化重心的南移D.政治重心的南移
6 . 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体现(     
A.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民间贯彻执行不力B.区域统一市场形成
C.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2024-01-01更新 | 3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经济重心南移方面的记述,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记述文献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南朝宋)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新唐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楚故泽国,耕稔甚饶。……谚曰:“湖广熟,天下足”。明李釜源《地图综要》
A.明清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北宋时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C.南朝时湖广地区已成为全国主要产粮区D.唐朝时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9 . 高斯得在《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一文中提及“苏湖熟、天下足”。同一时期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提到有万斛之舟,海路贸易品有瓷器、丝织、茶叶等,如图最能对应这一朝代的是(     
A.B.
C.D.
10 . 某中学历史郭老师参观邢台博物馆拍下了以下照片,郭老师想表达的是(       
A.郭守敬是著名水利学家B.自隋至元国家始终大一统
C.金元两代民族高度融合D.国家统一促进交通建设
2023-10-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