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有研究者提出,中国古代统一帝国疆域内,集中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人才资源并提供统 治合法性的区域,是王朝统治者据以控制全国的根据地,可以称为王朝统治的核心区。下列属于十六国北朝至隋唐前期的核心区的是(     
A.B.
C.D.
2024-05-1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北宋初年乐史所纂《太平寰宇记》记所载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的户数占到全国的59.1%,以北仅有40.9%。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北方有2处,南方却有3处。这可以用于说明北宋(       
A.经济重心南移B.商业经济活跃
C.土地兼并严重D.政治中心变化
3 . 如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A.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
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D.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以下表格列出的是唐宋时期主要省份公共工程数目表。这从侧面反映了(     

朝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直隶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32

11

32

24

18

44

20

29

北宋

12

7

25

20

43

86

18

45

金以及同时期的南宋

4

2

14

4

74

185

36

63

A.政府财政负担的加重B.北方经济呈现衰退
C.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到隋唐的“汉音”,通行语都是以现今河南洛阳、陕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从隋朝开始,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这表明(     
A.南方的影响力增强B.文化交融促进国家统一
C.南北之间联系加强D.政治中心影响官方语言
2023-11-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南宋政治中心在南方,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C.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
7 . 如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据此表可以推知(     
地区五代北宋南宋
北方40628061181110
南方181024370027769
共计58165237611108879
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
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南方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
2023-09-11更新 | 212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8 . 下表为《宋史·地理志》中对南方一些地区经济概况的描述。它反映出当时(       

地区

描述内容

江南东西二路

有茗葬、冶铸、金帛、杭稻之利,岁给县官用度,盖半天下之人焉

荆湖南路

南(路)有袁、吉接壤者,其民往往迁徙自占,深耕概种,率致富饶,自是好讼者亦多

福建路

有银、铜、葛越之产,茶、盐、海物之饶。民安土乐业,川源浸灌,田畴膏沃,无凶年之忧。而土地迫狭,生籍繁伙,桡确之地,耕耨殆尽,亩值浸贵,故多田讼
A.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B.南方经济的发展程度已颇高
C.经济的发展引发社会动荡D.人地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9 . 如表为《隋唐宋中国人口统计》情况,它反映出(        
朝代南方比(%)北方比例(%)主要分布地区
隋朝4654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
唐朝5446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
北宋6634河南、江浙、淮河流域等
南宋6931长江中下游地区
A.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B.两宋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高潮
C.因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人口大流动导致北方经济衰退
2023-06-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双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开凿的运河一览表,表格材料有助于说明元朝(     
至元十六年(1279年)派五千名军人并征调大批民工,开凿大都至通州的运河
至元十七年(1280年)调侍卫军三千人,再次开发通州运粮河
至元二十年(1283年)开凿直沽新河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疏浚神山河、滦河和扬州的运河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开会通河,从山东须城安山到临清,与运河相接

A.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B.民族矛盾尖锐
C.造船航海技术日益进步D.驿站交通发达
2023-04-1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