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朝中大臣开展了一场关于科举录取的争论。据下表可知,这一争论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代表人物主张
司马光
(今山西省夏县人)
“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请贡院逐路取人”
欧阳修
(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A.经济重心南移B.南宋取士完善C.南北人才均势D.北方经济占优
7日内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下是中国古代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能准确反映唐宋时期的是(     
A.B.
C.D.
2024-03-09更新 | 495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 “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融合
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C.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
D.南宋政治中心在南方,南北文化的交流
2024-03-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这反映出元朝(     
A.北方粮食产量降低B.南北交通运输不畅
C.江南经济地位凸显D.燕地经济发展较慢
2024-02-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代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期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这一变化(     

      隋唐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A.强化北方优势地位B.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缘于政治中心变化D.促进海上运输发展
2024-02-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唐宋时期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数据(部分),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省份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
江西福建广东
321132244151812442029
241
201125202517163025640244920
A.水利兴修技术的进步B.北方环境持续恶化
C.政府强化对南方控制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2024-01-3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变化图》,这一变化表明(  )
A.政治中心的东移B.经济重心的南移
C.长途贩运的兴盛D.商品经济的繁荣
2024-01-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8 . 如下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中心的南迁B.赋役制度的不断调整
C.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D.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2024-01-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9 . 自南宋中期开始,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谚语集中地反映了浙西地区特别是苏州和湖州(今浙江湖州市)粮食生产在国内的重要地位。这一谚语的出现可用于说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繁荣C.南宋政府财政困难D.南方科举优势明显
10 . 如表为唐宋时期主要省份公共工程数目表。这从侧面反映了(     
朝代陕西河南山西直隶江苏浙江江西福建
3211322418442029
北宋127252043861845
金以及同时期的南宋42144741853663
A.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B.北方经济呈现衰退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023-12-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