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宋代岭南人口密度与主要越岭道路图。据此可知,宋代岭南地区(     


A.社会经济发展迅速B.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族群认同意识强化D.与内地联系日益紧密
2024-02-23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的统计表,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陕西

河南

山西

浙江

江西

湖北

福建

31

11

32

44

20

4

29

北宋

12

7

25

86

18

4

45

金及同时期南宋

4

2

14

185

36

25

63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经济重心的南移D.水利工程的发展
2024-01-16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学者统计的中国历代著名人物地理分布,对此阐释最合理的是(     
时代西汉东汉北宋南宋民初
著名人物最多省份山东河南陕西河南浙江浙江江苏江苏
A.深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B.体现政治中心变动
C.历代社会结构差异明显D.科举制度渐趋僵化
4 . 如表反映了北宋时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变动的情况,据此可知(     
时间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人数全国农村劳动力人数江南在全国占比
980年890672人16367175人5.40%
1078年2856844人42340082人6.70%
1102年3227693人46190560人6.90%
A.北宋政治军事统治较稳定B.北方战乱导致劳动力南迁
C.经济重心南移已基本完成D.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在唐朝以前,长江平均18年发生一次洪水,而且规模有限;而到了宋代则平均每5年至6年发生一次。这一变化的出现(     
A.说明宋代与少数民族战乱频繁B.标志着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源于经济开发造成生态的恶化D.表明人口南迁已经是大势所趋
2023-11-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中,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
B.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C.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
D.《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2023-11-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毛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为“西汉、唐朝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的折线图”。图中人口(户)变动主要是因为(     
A.生产关系的发展B.国家控制的松弛C.经济重心的南移D.政治中心的东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越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南宋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这一变化反映出(     
A.门第观念日渐淡化B.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D.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2023-11-03更新 | 165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统初年(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为沟通中都至通州的运道,修复了金代的漕渠。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大规模治理了坝河,修建了阜通七坝,设坝夫、船户,实行“倒载制”。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在水利专家郭守敬设计和组织下,修建了通惠河。这反映出(       
A.北方成为当时的经济重心B.漕运影响南北经济的发展
C.元朝统治者对漕运的重视D.元朝的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10 . 隋唐两代实行东西两京制,多位皇帝曾巡幸东都洛阳。下表是隋唐皇帝巡幸洛阳一览表。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巡幸活动主要意图是(       
皇帝巡幸次数巡幸目的在洛时间
隋文帝2就食12个月
隋炀帝9征伐、巡游54个月
唐太宗3征伐、封禅、就食24个月
唐高宗5封禅、就食127个月
唐玄宗6封禅、就食119个月
(注:就食,即因粮食供应紧张到洛阳办公)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持续加强民族交往
C.解决地方治理危机D.应对经济格局嬗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